见玉格如此好性儿,画明画丹连着门外的围观百姓又都不乐意了,这杨御史的架子未免也太高了,这位可是做了不知道多少实事儿的玉大人,不说红福记、芙蓉记、金缕记还有场馆这些招了多少工,就说他们今冬穿的毛线衣,那可都是玉大人的功绩。
再者,生而带玉啊!
玉大人官位比他高,又是生而带玉,那能是寻常人吗,他凭什么对玉大人如此不客气不尊重。
本分?依他们看,他才该好好学学下官的本分。
围观百姓中,一身形微胖的男子摸着下巴琢磨起来,他不想把屋子租给这么个人了。
百姓们的小声议论,杨守敬也听见了,不过他并不在意,不过是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愚民罢了,他们知晓什么,而且眼前这位玉大人是惯会做戏收买民心的。
哼,他可不屑如此。
玉格道:“不管如何,我是真的有玉,所以这一条,杨御史是不是弹劾错了?”
杨守敬撑着架势,几不可闻的轻哼一声,“这一条是下官误会了玉大人,不过,有玉没玉只是小事儿,重要的是本分。”
“嗯,”玉格点点头,又接着道:“那咱们来说第二条吧,第二条好似是说百姓们都夸赞金缕记的毛线好,夸赞我场馆办得好、农家乐办得好,金缕记办得好,尤其是毛线,造福了百姓是吧。”
百姓们讶异过后,议论的声音更大了。
天爷哟,这些事儿竟然成玉大人的罪过了?把差事办好了,百姓们交口称赞了,倒是过错了?
这位杨御史,怕是读书读傻了吧!
“真是有毛病。”有人忍不住气愤的小声的骂了一句。
杨御史凛然道:“玉大人不要模糊重点,下官弹劾的是百姓皆言,京城得有玉大人镇着才得安宁。”
玉格摊了摊手,“好吧,那我想问,话是百姓说的,我人远在台州赈灾,我哪儿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