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典曦沉吟回味姜厉的话,手指敲打桌面,笃笃笃。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如今那边暂时归军管,由于牵扯到郡守之职,我不敢擅自安排,正等待政务院处理。
我本想先派人接管数城,减轻边军的负担,你提醒得及时,这样看来还是请政务院安排方为妥当。”
“是啊,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在复杂,你说在前线拼杀的将士们会怎么想?累死累活、浴血奋战打出来的功绩遭人非议,原本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他人摘桃子,一不小心,按耐不住血性,会不会弄出人命来?”
姜厉不愧为元老院长老,一点没有说出自己的目的,却又把目的清晰地传递给少典曦。表面上完全是为了少典曦着想,真心帮助少典曦解决麻烦。
“哎呀!这回真得多谢安国公!”少典曦还不得不领情,“否则差点中了叛贼的奸计。嗯,对付叛贼的事情当由朝廷出面,小小的南沼州实在有心无力。”
“曦郡王睿智!”姜厉夸张地比出大拇指,“你想啊,元老院的事情都被叛王给搅黄了,我们几个长老都束手无策。
其实依我看来,当务之急是稳定前线将士们的情绪,首先解决掉外患,以后再来考虑我们内部的事情。”
他没有半句威胁的话,可少典曦听完暗自心惊:姜厉态度很强硬啊,这回谁反对把南丘郡封给丁馗就是不给他面子,他是一副死磕到底的模样,我犯不着去招惹姜家,谁想斗就让谁去。
“哪里,哪里,没有姜长老的提点我哪懂那么多。今晚容我略备薄宴,多谢你亲自上门指教,务必赏光啊。”
“王府盛宴本应叨扰,无奈事务繁忙,我非但要赶回都城,还要马不停蹄地转去中望州,元老院和安国军都有要事等我处理。”姜厉婉言拒绝。
两人又闲谈了一会,姜厉告辞离开。
没等姜厉登上王府的马车,另外一辆华丽的马车赶来,车上一老仆跳下来行礼,然后说:“老太爷恳请安国公到别院一叙。”
新来的马车上仅有家徽并无旗帜,但姜厉认得这是孔家的,转眼看去,王府的人假装没看见,迅速退入府中。
姜厉微微颔首,登上了新来的马车。
果然,马车走过几条街后驶入孔府别院,文国公孔慈正在里面等姜厉。
“什么事要劳烦大长老跑那么远啊?”孔慈在大厅前相迎。
“孔老是前辈,您在里面等我便是。”姜厉小跑上前,虚扶孔慈走进大厅。
“还能为什么事?我都一把年纪了,无非是帮后辈排忧解难。您到这来不是告老还乡吧?”他等孔慈坐下才入座。
“寻常之事不会告诉我这老不死的,但年轻人似乎闹得有点凶,我怕后辈们不知轻重,总得自己来看着才安心。”
孔慈一句话把姜厉到南京城的原因和自己的意图都说了。
“呵呵,难得您亲自训导,姜某洗耳恭听。”姜厉表现出足够的尊敬。
姜厉出现在南京城,没等少典曦反应过来,他直接到驿馆跟弟弟汇合。
“要不你叫馗儿来问问?这么强硬会不会更让王室猜忌?”姜熙已收到丁馗的传讯,也是他通知姜厉的。
“用不着!”姜厉一挥粗壮的胳膊,“王室猜忌馗儿也等于猜忌咱们!
好不容易熬出头,等到杨家和轩辕家都离开元老院,姜家成为大长老,却碰到这么办事的摄政亲王。
我们低调了太久,王室恐怕已经忘记姜家是什么样的存在,既然我们的面子不管用,那就不用在乎别人的面子。
还是年轻人有冲劲有胆识呐,馗儿要这么干我支持,姜家支持!就给人看看我们强硬的姿态!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将来谁坐稳那个王位还不知道呢,叛王的赏赐说不定有用。
我去找少典曦谈,此事你别参合进去,赶紧回你的大本营,尽早稳定南沼州的局势,然后转去中望州。”
“那好,这里就交给你了。”姜熙没有异议。
一个庞然大物要露出它的獠牙了。
姜家自霸帅退出军方后便不显山不露水,表面上看不到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不过知道厉害的人从来不敢小看他们。
例如老国王少典隆和先王少典丹,他们就不会怠慢姜家,从来不敢小看这个长期霸占元老院第三位的家族。姜熙打破惯例接替丁道成为参谋部统帅就是明证。
难道是掌管安国军的姜家令人畏惧?
杨家掌握军令部,善于拉帮结派,本身亦有很强的实力,稳坐国内第一世家的宝座。
轩辕家有最悠久的历史和王室特别的照顾,加上土著贵族们的抱团,有资格傲视其他贵族,只比杨家稍逊一筹。
姜家让大家所知的是广阔的人脉,朝野上下都有亲近他们的人,贵族中更是有一票铁杆支持者,广结善缘的他们在每一届贵族大会选举中没有掉出过前三。
没有掌控国家资源的姜家哪来那么多支持者?
这个秘密一直掌握在家主手中。
原来姜家在少典国得势后,没有争夺政务院和统帅府的职位,而是暗中培养家族子弟,在他们成才后便改名换姓加入朝野各个部门,同时倾力扶持弱小贵族和不起眼但有前途的官员。
这些人成长起来后,表面上看跟姜家没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一旦姜家需要,他们就出来支持姜家,旗帜鲜明地站到姜家身后。
他们平常绝口不提与姜家有关的事情,有的甚至在背后说些诋毁姜家的话,但从不干有损姜家的事,只有在姜家下命令后他们才显露身份。
鲁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那些人当中算是隐藏不深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