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带是比较繁华的市中心,年轻人们来逛个街,顺路就过来了,每次来买个一两块钱的回去过嘴瘾,吃完没几天又来了。

而且,年轻人之间,消息传递得更快,三五好友见面,总要提起最近有啥好吃好玩的,一传十十传百,就是没吃过的也想来尝尝,不然在朋友中都没共同话题似的。

一两块钱,对这年代的年轻人来说也不算特别昂贵,也能消费得起。

很快,美味鸭脖的局面就渐渐打开了。

等到了1987年春节前,唐云凤家门前每天等着买鸭脖的人把队伍都排到马路上去了。

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又舍不得开工资请工人帮忙,干脆把所有鸭提前切好,不再一根一根的卖,顾客要多少她称多少,不用现卖现切,就不用手忙脚乱,再加上寒假有小燕帮忙收钱补钱,倒是轻松不少。

晚上,赵春来卖完皮具从自由市场回来,两口子喜滋滋算了笔账,发现光这四个月,这小小一间门面就赚了将近一万块钱!比他卖皮具还赚得多,小东西只是几毛几毛的赚,皮具都是好几块甚至好几十呢,可经不住这是细水长流,一天到晚都有生意,成本又不高啊。

赵春来摸着下巴,“这也……”

唐云凤骄傲的把存折搂怀里,“这可是我闺女以后的嫁妆,不许你拿去进货,万一赔本我可不饶你。”

你瞧瞧你瞧瞧,以前不开门面的时候,她哪会这么跟男人说话哟,都是男人说啥就是啥,男人要把全家积蓄拿去干啥她不赞成也不会这么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