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这人多,你一句我一句的,在林繁打听物价的时候,搞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国/家会征/兵充实兵/营,可能是为了不影响士气,即便本地就有兵/营,但所征的兵都会送到其它区域的兵/营。

兵/营每年会专门派驿/兵去各地送家书,然后再带着家书回去,普通信差是没有办法往兵/营送信的。

而这次南方发了水,耽误了驿/兵的行程,原本能在此地待十天的驿/兵,这回只能待五天,现在已经是第二天,时间紧迫。

大家围在茶楼前,就是为了等着写信读信。

“大哥,怎么都围在这?不去别家看看?排着这么长队什么时候能写完。”林繁打听完事,换了方向,凑到一个等着写信的大哥前。

“去哪都一样,城北那个书生写的快,排的人也多。”大哥说了一句,周围的人顺着就聊起读书的事。

这个时代读书的人就少,写信读信又都需要找识字的人,可能读的起书的,大多都是有钱人家,普通百姓哪里找得到,所以只能花钱来找那几个少数肯抛头露面出来做这生意的人。

听说能赚钱林繁就动起了心思,随即跟人打听起写信的价格。

老书生眼神不好,写的慢是价格最便宜的一位,写一封信根据长短不同,价格在十到十五文之间。

他之前打听过物价,这个时代的一文钱,相当于早些年的一块钱,所以这信要是真写起来,能赚不少钱。

只是他作为现代人,繁体字能看个七七八八,但真让他动手写,怕是要当场表演个提笔忘字,另外他也不会写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