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冀州刺史韩文节麾下的一众河北大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和鞠义。
乃至于东莱太守孔融麾下的太史慈。
那个时候,洛阳朝廷的变故尚且未曾流传出去。
对于朝廷中枢的调令,这些地方官员自然不敢违背。
因此周宁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将未来数十年内搅动风云的各路大将,聚集在了自己的麾下。
倘若是放在现在,袁绍的征讨檄文一出,那些地方官员,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麾下的将领前往洛阳投效周宁?
尤其是韩馥,他麾下的大将基本上已经被周宁一网打尽了。
未来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一正梁,先前可是全部都在冀州境内任职。
结果周宁一道调令,直接将他们五人全部都征调到了洛阳之内。
这些新晋来到洛阳的将领,对于周宁的感官很是复杂。
袁绍的征讨檄文一出,他们先前的上官纷纷响应。
按理来说,他们刚刚来到洛阳不长时间,自然也应该心向自己的靠上官才是。
可偏偏周宁对他们十分的器重,这份提携大恩,他们又不可不回报。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周宁的麾下任职,与周宁共事相处,可以说亲眼见识过周宁的为人秉性。
他们的心里面十分清楚,周宁绝非像袁绍所书檄文当中那么的不堪。
如果说周宁独占朝中权柄,这一点他们十分的认同。
可如果说周宁有欺凌幼帝,淫乱后宫,屠戮朝中忠贞大臣等种种罪大恶极的行为,那就纯属是无稽之谈。
倘若周宁当真犯下了这些罪行,那倒也就罢了。
可是他们这些人的眼睛还没有瞎,耳朵也没有聋。
周宁如果真的那般罪大恶极,就算是周宁有通天的手段,也不可能瞒得过他们所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