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怎么可能打破薄膜?
最大的可能就是,这层薄膜是跟个人的情绪值挂钩。随着情绪值降低,薄膜的防护作用也会越来越弱。可随着防护作用越弱,正常人只会更加惊惧……
原来这就是二等座参观区的坑:没有直接危险,但如果无法保持镇定,那就是最大的危险。
哪怕后来大家反应过来,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情绪镇定,但可能也无法控制自己最正常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那绿光飘到了姜瞧面前,像是想剖开她的脑子看看,“不可能,怎么会一点都没有呢?”
那迫切的样子,就像想钻作者存稿箱的读者(bhi)。
“你们吃的是防护层的能量还是纯粹情绪值的能量?”姜瞧问。
“当然两个都吃……”它下意识回答了姜瞧的问题,才发现自己被套话了,更加跳脚,开始连声咒骂姜瞧。
姜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不生气,而是问:“你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特殊吗?”
“为什么?”它没发现自己已经被带走了节奏。
“因为我是和谐号列车的尊贵客人,列车长已经说了,让我把账单挂在他名下。”
那个声音安静了下去,像是去求证姜瞧的说法了,过来一会儿,那家伙的声音细了很多,“你是谁?”
想来,“挂账”的说法已经得到了证实。
“连列车长都得讨好我,你觉得我是谁?”姜瞧优哉游哉地说,“他这条路线的出现其实不怎么合规矩吧?不过,既然是能让大家受惠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姜瞧已经明白,列车上的乘务员与车站里的这些存在是有信息差的。他们只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不会交流所有信息。
既然这样,姜瞧当然要更可劲儿地忽悠。她没有直接说自己是谁,但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引导方向,剩下的就靠它脑补了。
自己直接说出来的身份,就是一种直白的谎言,最容易被戳穿。一旦被戳穿,姜瞧在列车上的假身份也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