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蓝瑾瑜和柳叶商量好了,这才手牵着手,一路欢声笑语的,回到了花厅。

齐王再次见到他们,竟然单膝跪下,低头认错:“蓝将军,公主,本王有愧在心,向两位赔罪!希望两位不计前嫌,给本王一个赎罪的机会,允许本王在朔方安家落户!”

“啊?!不是吧?王爷要放弃繁荣的长安城,来这边陲之地生活?”蓝瑾瑜和柳叶都非常的吃惊。柳叶在心里补了一句:如果长安城呆不下,大可以去江南啊,为啥要来这朔方呢?再怎么是塞上江南,也抵不过冬暖夏凉的江南啊!

齐王在蓝瑾瑜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又拱了拱手,很诚恳的道:“长安的繁荣,本王已经不在乎了;朔方的平和安宁,本王其实向往了好久。如今,本王一心期盼着,可以在朔方扎根,种种花草,种种庄稼,做一个逍遥自在的闲散王爷。还请将军和公主收留本王,让本王达成心愿,不胜感激!”

蓝瑾瑜和柳叶相视一笑,柳叶微微点头,蓝瑾瑜就爽朗的笑道:“欢迎王爷来到朔方!既然如此,那末将就让蓝家在江南县让出一块地来,王爷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去江南县安家落户吧!”

“不嫌弃,不嫌弃,求之不得呢!”齐王忙不迭的应着,顿时笑如春风,一脸的感激。江南县啊,那可是朔方规划得最好的一个县,而且九成的人都是蓝家的人,相对来说人口比较单纯,治安也比其他的县更好一些。

齐王此次来朔方,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几乎是他平生的所有积蓄。随行的,除了他的正妃、一个侍妾、三个品性纯良的儿女(两儿一女,都是王妃的亲生儿女)之外,就只有三十个贴身的侍卫、十个贴身侍女,十个小厮,五个婆子。

在长安的齐王府,还有十几个儿女,几个侧妃,几个庶妃,因为那些人品性不佳,就被他扔在了王府里,每人分了一些田产店铺和银子。成年的儿子,都给他们找了一份事做;成年的女儿,也帮她们定了亲事。一句话,齐王府彻底分家了,齐王这是打定了主意,要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来朔方过清静的日子了!

一个月之后,消息传回京城,又有不少文人雅士直奔朔方而来。来者,大多是想要来寻找一片净土,向往那“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生活。

柳叶和蓝瑾瑜、齐策商议决定,将江南县的一个屯子单独空了出来,专门安置那些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和青年才俊。

当然了,不是谁来,都会受到很好的礼遇的,得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考验。但凡是心胸狭隘、心肠狠毒的奸诈小人,都会被美丽的朔方拒之门外。来游玩购物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想要买地购房定居的话,就甭痴心妄想了!

在两年前,蓝瑾瑜就在柳叶的提议下,在偏远之地修建了两座监狱,两个劳改农场,专门“安置”那些“敌特分子”和各种案犯。监狱和劳改农场的周围,都布满了地雷,修建了好几个暗堡,看守非常的严密。无论武艺多么高强的犯人,也不敢越雷池一步,都老老实实的接受劳改教育,等待着刑满释放的那一天。

凡是作奸犯科之人,都免不了要被抓进监狱,接受或长或短的艰苦“磨砺”。屡教不改,案情严重的,不可救药的,统统难逃一死,绝不轻饶。三年过去了,朔方的广大军民,都很自觉的遵纪守法。作奸犯科的,几乎都是那些流动人口,以及那些潜入的敌特分子。

可以说,如今的朔方,几乎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民风非常的淳朴。这,也是吸引大量文人雅士,纷纷奔赴朔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时之间,朔方人才云集,盛况空前。

借着这个势头,柳叶创办了四所大型的书院。一所农业专科书院,一所女子书院,一所男子书院,一所综合书院(相当于现代社会的高等综合大学,男女都可以就读)。每一个书院,都修建了图书馆、阅览室、游泳池、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室、棋室等等。规模宏大,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