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最终,还是决定了这样一个情节。
为此,曾经和很多朋友有过讨论,有过争执。也不是不知道,好的文章,情节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人物该死时,再不忍心也要下得了手,可原来入戏太深,终究能进而不能出。于是,只好茫然地说,其实小楼不算是好文章,不算好作品,因为它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缺点,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当断不断,就是拖拉拘泥,就是最后的种种蛇足,然而,它终究是我所深爱的作品,那些人物,终究是我一直深深喜欢,喜欢到舍不下,放不开,明知不妥,也坚持要给予他们更多时光的人。
然而,我又一直是一个矛盾的人。一方面,我深爱着那些人物,恨不得给一个童话般永远美好的结局,一方面,我又忍不住在文章里想着种种现实层面的问题。所以,一方面我忍不住给他们长生的机会,一方面,又不断设想着他们如果长生,会面对的种种现实难题。于是,我又忍不住去花费偌大功夫解释完善种种规则限制。
本来,一个神仙爱上凡人,然后把凡人变成神仙,已经是很金手指,很俗套了。但即然准备让他们就这样幸福,那就不必再多添其他不必要的变数出来了。可我偏偏一边想着永远在一起的幸福童话,一边又想着现实中的种种困难,于是,想童话又童话不起来,想现实又现实不到底。
到最后,就算是凡人可以选择长生的道路,各种限制也有很多,绝对谈不上全然的美满幸福。而将来,仍是不可确定的。
第四百一十二章 离天近处
数载光阴,流逝如电。
当年曾经震惊天下的万山之崩,也已经渐渐沉淀在世人的记忆之中了。
曾经流血无数,纷争无数的万山废墟,如今冷冷清清,再不见人声熙攘。
依然是断壁残岩,依然是高低不平的大地,到处都有巨大裂口的土地,当年惊变时,忽得破土而起的小山丘和莫名出现的巨大坑洞,起起伏伏,一片嶙峋。
然而,长风徐来,这曾经是一片死寂的土地,却已是生机盎然。
在那裸露的岩石之间,死亡断折的大树之旁,无数野草闲花,早已联成一片,放眼望去,一片生气勃勃的绿色中,竟然还能见到几株小树,顽强地慢慢生长起来。时而会有几只飞鸟,从碧空尽头而来,啾啾鸣叫地在此处略作停顿。
在最高的一处巨岩上,有人负手而立,漠然的眼神,冷冷地望着这一片曾经空芜寂寞,荒败枯竭的土地。
数年前,曾亲眼目睹过怎样冰冷的死寂,此刻再看这一片顽强的绿色,终究有了些许的惊讶。
小小的树苗,在无数参天大树倒下的地方继续生长,卑微的小草,在曾经天塌地陷的崩毁之处,重筑着奇迹。
无论世界怎样冰冷绝望,生命似乎总能找到出路,总会坚持着永不放弃,然后一点点把这里的残破荒败消融化解。
他平静地看着,神情并不见丝毫感触,只是微微有些出神,仿佛并不曾见到,有一支数百人,全副武将的小股军队,正从远处艰难地向他接近。
虽然这些人曾在这万山附近驻守多年,对于如何在这种地方开路向前,颇有经验,但这偌大万山,根本找不出前进的道路,又到处是巨石挡路,裂口横呈,要走到哪一处地方,都是不那么容易。
遥遥看着远处巨岩上独立的人,领队的将领莫名地从心中发寒。
那是万山之内最高的一处岩石,面向他们的这一侧,如被剑削出数十丈的断口,锋利平整,让人一见凛然。其他三面,也极是陡峭险峻,猿猴尚不能攀附,也不知道那人是如何登上去的。
巨岩奇高,四面一片空寂,唯高空一轮朗月,清清冷冷地照在那人身后。
冰寒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倒象那不是血肉之躯的活人,而是从幽冥鬼域忽至人间的魔鬼一般。
巨岩之上,无草无花无树,一片冰冷空旷,独那人森然黑衣,几乎与这一片刚刚降临的夜,融作一处。
将领武功不错,眼力也远胜常人,虽说隔得远,隐约也能看出那人眉目英朗,可一眼望去,只是身体不受控制地打个寒战,完全无法注意那人的五官到底是英俊还是丑陋,只觉隔得如此之远,那一种冷酷森寒,威严肃杀之气就遥遥袭来,胸中如受重压,莫名地汗流如注。
即使他不是顶尖高手,也可以感受到,那人是多么可怕的存在。只要稍有理智,就不该去招惹,只可惜,他却没有后退的余地。
燕国军法严明,赏极厚而罚极重,军伍之人,又怎能贪生怕死,临难却步。
当年燕王曾经就万山一事与各国达成协议,与其大家都发兵去搜索,结果死伤无数,却什么也搜不到,不如从万山内撤兵,而在万山四周布下重兵,严禁其他人出入万山。即然他们什么也得不到,就只能退一步,保证别的人没有机会接触小楼,得到任何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