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夫子皆是莫清泽费了一番心思请来的,他们亲自来柳杨村转了一圈,对这里很满意后,才决定留下。得知学堂还免费提供住处,索性把家眷也带了过来。
曾夫子儿女双全,儿子女儿已经各自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这回他就只带了老伴儿和一个小孙子。因没有正式开课,每日就带着老伴儿和孙子的四处转悠,几日下来,对山清水秀,民风朴质的柳杨村倒是愈发喜欢了。
单夫子并非京城人士,他的妻子生女儿时不幸难产,早早就去了,这么多年来,因各种原因没有续弦,就带着唯一的女儿过活。此前一直租住在城内,城内什么都要钱,他每年赚取的束 ,倒是大半用在了租房上,平时又要买书看,日子过的捉襟见肘。眼见女儿已经十二,用不了几年就要出阁,单夫子却连一份像样的嫁妆也置办不起。
虽然学堂给出的束 不比城里高,但是日常吃用的米粮不需要花钱,住的房子也不用交租,如此能省下一大笔,单夫子很满意,就果断的带着女儿单珍过来了。
桌前还有不少村民在排队,莫颜看了两眼,就收回了目光,一边接过村民们递来的束 ,一边将孩子们的名字记录在册子上。
为了给夫子留一个好印象,村民们换上了过年才会穿的好衣裳,更是给孩子们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裳。好些人手里不是拎着装鸡蛋的篮子,就是拎着一只活鸡,还有些提着分量不轻的肉条,这些皆是他们送给两位夫子的。
这种事情,两位夫子见多了,也是这一行不成文的规矩。两人谢过一番后,就收下了。至于对没有带礼物或是忘了这一茬的村民,也没有甩脸子。这本来就看各人的心意,强求反倒不美了。
见夫子收下礼物,那些村民不仅没有的肉疼,反而长松了一口气,顺利给孩子报名后,把孩子送到宽敞明亮的学堂里,就欢欢喜喜的回去了。
被拉过来帮忙的莫颜见状,很能理解村民们的心思。前世有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老师额外的关注,通常会在逢年过节时,给老师们送礼物。原本这也没什么,只是越到后来就越是变了味道,有不少师德沦丧的老师,借此敛财,闹出了不少事端。
不过,通过几日相处,莫颜对两位夫子的品性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做不出从学生身上搜刮钱财的事情来。
当初找夫子,几位村长也一致认为夫子的品行更重要,师者不正,又谈何育人!莫颜发现,前来报名的孩子前前后后有将近一百个,多是六到十岁的孩子,十岁以上的孩子鲜少看到。想了想,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十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是半个劳力了,能够留在家里干活给家里带来收入,通常家里就不大可能让他们入学念书。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一个家庭无法同时承担两个孩子的束 。虽然束 不高,每年只需交五百文钱,但是笔墨纸砚以及书本价格极高,一年少说也要三五两。
如果两个孩子一起上学,一年就要花去差不多十两银子,要知道几个村子穷苦人家居多,辛辛苦苦一整年,也不一定能存到五两银子,十两之数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无异于天文数字。
家境普通的人家,谁也没有这个魄力一下子送两个孩子来读书。能够送一个来,怕也是斟酌了良久,才下了决心。
父母们知道读书不一定能让孩子中秀才高中举人,将来能当大官改换门庭光宗
☆、第317章 吐露,祸水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颜君煜这次孤身一人出来,连贴身服侍的观鱼也没有带来。几天下来,这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爷,倒是能够生活自理,不用人伺候了。
颜小公爷对莫家的果园,药田,稻田,乃至柳杨村,玉华山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就在这几处转悠,或是逮着机会溜到学堂,跟孩子们讲一些灵异鬼怪的故事吓唬他们,倒也不觉得枯燥无聊。
这天,颜君煜吃过早饭,照常吆喝着小花,让它带他去山里探险。这个时节,山里能寻到不少好东西,不拘猎物什么,一些罕见的野果或珍稀的绿植,也能让他高兴好半天。
“小公爷,这是又要进山了?”大妮儿端着个竹簸箕,正好遇到了要出门的颜君煜,脸上露出一抹羞涩来,眼睛也比平时亮了几分。
自从铁头和柳清清定亲后,年龄已经不小的大妮儿的婚事也被吴氏提上了日程。吴氏前后托了三个媒婆给大妮儿说亲,如此大妮儿就不宜再抛头露面了,跟莫颜商量过后,她又买了个妇人帮忙她打下手。
吴家没有买地,大妮儿平日里在家照顾弟妹,做做家务,把女红重新捡了起来,时不时到莫家向李秀请教,最近来的尤其频繁,倒是经常能遇到颜君煜。
“嗯,吴姑娘早。”颜君煜没有觉出少女的异样,因莫颜的关系客气的打了声招呼。
这简单的一句问候,却让大妮儿的脸上悄悄浮起一抹淡淡的红晕,稍显平常的颜色平添了几分妍丽:“山中蛇虫鼠蚁甚多,不乏有毒的,小公爷当心一些,莫让它们咬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