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莫颜摇摇头,听了她的话,才知道原来李忠曾是京中一个大户人家的家生子,虽然是府中的中等管事,比一般奴才好过的多,那时,他已经有儿有女,女儿大了要说亲,孙子也即将出生,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孙子也是奴才。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忠救了主家唯一的孙子,主家很感激他,于是李忠见机提出想脱奴籍,主家思量过后就同意了,给他们一家脱了奴籍。

李忠一家获得了自由,本想一家人回祖籍安家,这时,一个与李忠交好的人给他的女儿李秀说媒,男方正是张明。

经过一番考量,李忠觉得张明为人老实,家里开着米铺,吃喝不愁,虽然觉得张明的母亲不好相于,但女儿温婉能干又孝顺,应该能得到夫家的喜欢,再加上老友保媒,就应下了这门亲事。

结果,李秀遇人不淑,落得那样的凄惨的结局;一家北上逃难,儿子、儿媳却双双被杀,也难怪李忠钻了牛角尖,把儿子儿媳的死,女儿的不幸全部归结到自己身上,大概是认为当年不是自己执意脱奴籍,一家人虽然是奴才,却能平平安安的,而不是如今天人永隔,下落不明。

莫颜深深地叹了口气,这大概就是常人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吧!

轻轻地摩挲着掌心的古玉印记,对以后要做的事,莫颜心里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这一觉,李忠睡了很久,直到傍晚才醒来,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下床吃饭需要人搀扶,但是眼里却有了不一样的神彩。

莫颜说的那番话激发了李忠所有的意志,从此以后,他有了新的人生目标:照顾好孙女,找回失踪的女儿。

莫颜、莫清泽能感受到李忠明显的变化,也都暗自为这对爷俩高兴,只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能平平顺顺,不要再经受任何的摧残。

时光如梭,一晃半个月就过去了,李忠的病情已经好了大半,只需要再调理一段时日,就能彻底康复;林勇那里也一切顺利,没有人敢再捣乱,空间里出产的粮食也能供应的上;馨儿的女红日渐精湛,绣出的荷包、手帕已经可以卖钱了;臻儿读书也很用功,背诗文,讲故事已经不在话下,现在也开始提笔练字……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一日,莫颜带着一双弟妹和李燕一起逛街,发现大街上比往常更加热闹,人们脸上的兴奋和激动不加掩饰,等他们路过一家说书的茶楼时,才知道原来南方打了胜仗,那些作乱的流民已经彻底被镇压,据说还抓了不少敌国的探子,大扬国威,大军不日就会凯旋归来……

------题外话------

颜颜就要开启种田模式了(__)

今天首推,看文没有收藏的亲请收藏一个,收藏多了,文文可以早日入v,万更、大章神马的都会有哈!

☆、第二十四章 要回莫家村?

晚上一起吃饭时,莫颜就把这事说了出来,一时间,饭桌上有些安静。

莫清泽放下筷子,看着几个儿女,脸上闪过一丝纠结:“今天早上,银楼里也在议论此事,据说消息十天前就抵达御案,直到现在才传到外面,南下平乱的大军想来已经在路上了,可能要不了多久,我们这些逃难过来的百姓就会被官府遣回原籍。”

“爹,遣回原籍是说我们要回到原来的家吗?可是臻儿不想回去,臻儿想留在这里!”臻儿可怜兮兮的看着爹爹,他不要回到莫家村,那里有好多坏人欺负他们,这里就没有,每天还能吃到好吃的,也没人会跟他抢。

馨儿咬着筷子没有说话,两眼紧紧地盯父亲,显然也不想回到莫家村。

莫家村……

莫颜的脑海里闪过许多有关莫家村的记忆,从这些片段里,她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小却果敢坚毅的女孩。

幼时,父亲在外赚钱养家,原主小小年纪,艰辛的拉扯着弟妹渐渐长大,她可以忍受穷苦、疲累的生活,却无法容忍村子里的那些刻薄的妇人和孩子对他们一家人的侮辱和谩骂,“没娘养的野种”这句话几乎伴随着三姐弟长大,甚至还要忍受一些极品亲戚的苛刻和奴役,莫家村的记忆几乎是灰色的。

对于那些人,原主选择了无视,心里却是怨恨的!

即使那些不堪的过往跟莫颜没有关系,可是每次看到这些画面,她对原主的怜惜和敬佩就深一分,如果不是原主心智坚毅,时刻不忘教导弟妹,怕是三个孩子就被那些流言蜚语给毁了,这些糟心事放到其他孩子身上,恐怕没有人会比原主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