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固然重要,但京大更看重个人能力。
谢书尧带出来的杜岳和包萌,一个人的成果几乎可以吊打一个系的成果了,听说谢书尧带着的那些金陵药科大学的博士也发表了不少优秀的成果……这些人都是隐性的师资力量啊!
要是京大医学部都没有资格成立‘计算药学系’,那放眼全球,都没有一个高等院校有这个资格。
拿到成立‘计算药学系’的审批之后,孙主任又给谢书尧打了一个电话过去,打算同谢书尧好好聊聊‘计算药学系’的学科建设问题,诸如应该安排哪些课程、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金陵药科大学徐康院士问谢书尧这些问题的时候,谢书尧还没有想明白,可随着《计算药学》这门课程的展开,谢书尧边讲课边调研,她意识到学生们的普遍薄弱点在哪儿,便知道该开什么课程。
数学、化学、药学,这三门课是《计算药学》的基础,必须三足鼎立,才能把整门课给撑起来,若是有一方面的能力稍微存在点欠缺,那都无法入了《计算药学》的门槛。
谢书尧找来数学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从里面挑了一些计算药学用不到的课程,删掉之后,剩下的课程就是《计算药学》所必须修的课程,然后她又从化学系找来了人才培养方案,依旧是适当地剔除一些不必要学的课程,余下的都很重要,最后是药学系。
《计算药学》对这三个支柱学科的要求非常高,每个学科都不可能做太大的删减,谢书尧还在里面加入了自己设置的《计算药学》,最后的结果便是,这种培养方案涉及到的学分比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两个专业累加起来的学分总数还要多。
孙主任算了算课时量,同谢书尧商量说,“小谢,这课程数量是不是有点太多了……你看能不能再删减压缩一点?”
“如果想培养出真正懂计算药学的学生,这个课程培养方案就不能改变,一丁点儿改变都不可以。稍微缩水一些,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存在缺陷了。”
“然而,事实是,只要学生在某一门课上学的东西不够踏实,都无法支撑起这一整个学科架构。”
“不过我们能做的,只是将他们需要的知识都传授出去,他们能学到多少,我们也只能设置一个及格线,我们无法逼所有的学生毕业后都成为计算药学家。”
“我设置这门课的初衷,其实是将计算药学里用到的全部基础知识都囊括进去了,足够他们用到博士阶段搞研究了。”
孙主任灵机一动,有了主意,“那这好办,我们就直接招收本硕博连读吧,修完所有的课程大概需要六年时间,剩下的三年给学生用来做研究,两年写小论文,一年写大论文,达标之后,直接拿博士学位证。若是论文要求不达标,但是课程都修完,并且达到了相应的学分要求,那就可以给发一个本科学位,能写出一篇小论文但写不出大论文的,可以发一个硕士学位。”
谢书尧:“……这个您决定就好。”
用六年时间来完成《计算药学》,其实时间安排依旧有点紧,不过这个需要之后再详细核实才能确定安排,现在争论这个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