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接连数月授课,对闻鸣玉的了解,其实他并不认为闻鸣玉会无故说出这种话。但同时,他也不能随意就认定一个学生盗用了别人的策论,即便这超出了他平日的表现水平。妄下定论,绝非师者所为。
所以,他想多听听双方的说法,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闻鸣玉摇头,说:“我的草稿夹在书里,不见了。”
蔡新翰嘲讽一笑,“那只是你的一面之词,自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和蔡新翰关系好的人都附和他,几个平时看不惯闻鸣玉的人也一样,落井下石,混在其中指责两句,反正又怪不到他们头上。而更多的学生,是站在闻鸣玉这边,两方隐有争吵的趋势,于博士开口要求他们安静。
这时,闻鸣玉看着于博士,神情认真说:“虽然草稿不见了,但策论是我写的,一切自然都在我的脑子里,我可以将我的想法全部详细道出,博士可依此判断。”
蔡新翰皱眉,“刚才课上博士将我的策论念了出来,所有内容你不都知道了吗?这算什么证明。”
闻鸣玉从容不迫,平静说:“书面文言只是将想法表达出来,便于思索修改,但这只是我的初稿,尚有许多未尽之语,正因为不够完善,我才会交了另一篇,而把这篇按下,打算重写。”
“而蔡新翰坚持说这是他自己所写,那心中肯定也有不少想法,不惧说出。劳烦博士听我们两人各自的阐述,给一个自证的机会。”
于博士对这篇策论本就颇感兴趣,听说还要完善,自然想看看自己的学生能走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