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哪怕读书很苦,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学会了简单的画图和记数量后,送货的确是方便了不少。起码,曾经吃过的那些苦头都得到了回报。

再说了,读书苦,种地就不苦了?如果家里能有个会读会写字的人,就算地里的收成垮了,那也能进城靠给人读信写信挣钱,还能去酒楼饭馆里当账房先生,甚至朝廷招徭役的时候,能读会写的也会被安排当个计数的小管事,总比直接下河堤干苦力来得强。

就有人问杨冬燕,是不是派个人去接那俩幸运娃过来。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很着急,不过眼下也其他重要的事情了,铺子里忙碌有限,犯不着所有人都扎堆待在这里,拨出人手回一趟老家也好。

正好再捎带点儿粮食回去。

这就必须申请一个事儿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饶是全郡境内多半地方都遭遇了罕见的灾荒,省城这边还是歌舞升平。哪怕粮食不够吃了,也有粮商闻着味儿就过来了,运了不少粮食来省城贩售。只是,这个价格也是蛮醉人的。

可省城多得是不差钱的富贵人家,别说粮价只是翻了一番,就算再多两倍,也不至于吃不上饭。倒是苦了那些小食肆,本小利薄,一旦加价就面临食客退缩的情况,不涨价又维持不了盈收,进退两难之下,好几家食肆就这样关门大吉了。

当然,有关门歇业的,就肯定有开门营业的。

大牛和二牛失去了几个老熟客后,又一次重新踏上征程,去说服那些新开业的食肆加入合作之列,哪怕生意不如先前那般好了,倒也依旧在盈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