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总得来说气氛还是不错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去年粮食歉收一事,还是给村里人带来了不少影响的。像一些家底厚实的,大不了熬一熬,毕竟是粮食歉收,又不是颗粒无收。但还有一些,本来就是勉强混个温饱的,在经历了两年收成不好后,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到了这会儿,其实要捱还是可以捱过去的,偏生今年冬天又跟往年不同。
雪少雨水多。
等到了开春以后,突然又不下雨了。虽然那会儿,他们已经离开村子了,可到底是打小跟着父辈一起下地干活的,对于地头上的那些事儿,也算是门儿清。
假如说,到了春耕时节,庄稼已经种下去了,老天爷却完全不给面子,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
几乎可以肯定,今年的收成又要不好了。
还是那句话,假如只是某一年出了问题,那没啥的,咬咬牙就扛过去了。可已经连着好几年了,很多人家已经到了极限了,要是今年再这样的话,怕是又要重现多年前灾荒年,卖田卖地、卖儿卖女的惨状了。
杨冬燕是不靠地里那些收成过日子,她甚至可以舍弃掉老家那些田产所有的收成,可这话听着还是不好受。
“官老爷就没管这些事儿?按理说,要是一大片地儿都这样,里长就该上报给衙门,让衙门提前做好准备吧?”
“别提了!”
几人忽的来气了,饭都快吃不下了,气呼呼的告诉杨冬燕,里长上报了,县太爷也上报了,可再往上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更气人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是今年才上报的,早在去年五六月里,瞧着情况不对,就已经立刻通知上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