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像杨冬燕和方氏完全是看窝头的,眼下窝头的学业十分顺利,相信再认真学个三年,等下届乡试时,考中的概率会大很多。哪怕还不行,再下下届,窝头也才十六岁,他完全等得起。

至于大牛和二牛,则是开始了他们新的计划。

原先,他俩是干的牲口交易,省城这边当然也有,但像马这样昂贵的牲口,是没有外人插手的余地,再说他俩也没办法收到上好的马匹,没那个途径啊!

至于猪羊鸡鸭一类的,那倒是容易多了,可销售却是个问题,卖给省城里的肉铺赚个差价觉得没赚头,自己开个肉铺更不方便。

最终,他俩将目标对准了小食肆。

省城这边,各类的小食肆特别多,当然还有小酒肆。可不管是食肆还是酒肆,都需要每日采买新鲜食材,他们没能耐直接跟乡下农户订购,一般都是派人去菜市场买的。又因为是小本生意,每次采购的东西种类多数量却不算多,通常也就是比一般散客稍微便宜一点点。

大牛和二牛盯上的就是这些地方,他们不想再买铺子做生意,等着买卖上门。

说白了,他们能做的事儿别人也一样能做,在毫无优势的情况下,等着客人上门显然不怎么靠谱。

想着以前就是去乡下收购牲口家禽的,那就如今还这么干。牛车是现成就有的,正好自家一进院子里还有一整排的倒座房,用来堆放食材再好不过了。

也因此,就在杨冬燕忙活窝头和猪崽的事情时,他俩就见天的往外头跑,收购了不少肉类蔬果。正好天气逐渐转冷,加之离年关也越来越近了,储存食材相当便利。

他俩还不怕麻烦,天天往人家小食肆门口跑,一开始人家肯定不相信,就大概说个数,譬如要二十斤猪肉。转个头,猪肉就送来了,价格比菜市场买的还要便宜一些。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即便买一些食材时候便宜不了太多,可要是买得多了呢?日积月累呢?再一个,去菜市场还要专门跑一趟,有时候人手少了还不止跑一趟呢。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小食肆老板都准备好牛车的。

食材跟菜市场卖的差不多,价格略便宜了一些,这些都不是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送货上门。

等冬月到来时,大牛和二牛已经将供货的食肆扩张到了十五家,并且很有信心再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