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学,只学会钓名沽誉的双标,哪里还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

学心学,只学会躺在祖先的名头下,父辈留下来的土地租税上,可劲儿挥霍银子,天天泡在酒肉池林里,无视人间疾苦……,何来性灵之明?

“圣人哀悯天下人,皇上是不出世的明君,大明人即将做到‘免饥荒’,甚至吃饱肚子,读书进学,这不是很好?哪里不够好?我知道大公子要天下人都开启智慧,如何可能?”

皇上、文老先生……一大伙儿人,魏国公、南京的文人大家,一伙儿人,都围在亭子周围,都等徐景珩的回答。

徐景珩的声音,清冷孤寒,仿若冬天里大雪中的梅花幽香。

“徐某相信,‘人心富贵、人性繁华’。大明人,都很好,都很可爱。

很多人说,人心莫测,人性自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知,我们听不同的声音,容纳不同的声音。徐某个人的看法,人有体力智力心力的不同。但是,若在相同的环境下、教育下,这个‘不同’有多大?”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虚空中,飘忽悠远、深邃不可见。

“自古以来,圣人几个?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体力智力心力相差无几。”

诸位历经人事沧桑,还有这份公心,不就说明人性的好?所有忽视人本能中的复杂性,去说人心莫测、人性自私,都是耍流氓。

和之前有人鼓吹秦始皇一样,利用百姓慕强的心理,辨别能力不高,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有人,听得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