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去学院视察,去作坊、去看农户桑户……他们琢磨怎么偶遇皇上,归有光提前一步见到皇上,他们也想。
皇上自然不知道江南民间文人,对于大明皇家的小疙瘩。离开苏州府南下之前,跟着徐景珩见了几位民间张狂文人、隐士高人,包括文征明等等人,稍有了解。
据说元末明初,太~祖皇帝与张士诚斗争,张士诚据有吴中,江南名士多往依之。于是太~祖皇帝在削平群雄,建立大明后,对江南实行苛政。
迁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无田之民,四千余户至皖北临濠垦田,再移江南富民十四万户于凤阳。
同时,又对江南课以重赋,以致“天下之赋莫重于东南,东南之赋莫重于吾苏”。规定规定浙东男子不许科举,女子不许裹脚。
更是对江南士子进行摧残,一大批江南文士被戮杀,当时的“吴中四杰”“北郭十子”等等江南吴地才人俊彦,无一善终。
更于朝堂上,放弃大宋以来“刑不上大夫”的老传统,在庙堂大殿上杖责大臣。
江南人本以为建文皇帝是一个仁慈皇帝,哪知道永乐皇帝打进北京,发明诛十族刑法,天下文人莫不骇然。
这般情况下,江南缙绅和望族士人,发明一套自己的处事方法。
有机会的时候,“达则兼济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科场不利、仕途坎坷……的时候、回归释、道两家,崇尚师法自然的田园生活,远离尘俗,忒浪漫。这就是皇上看到的市井文化,官方说法叫,折中的“市隐”。
文征明的说法:“或谓昔之隐者,必林栖野处,灭迹城市。即仕有官,且尝宣布于时,而随缘里井,未始异于人人……渊明固曾为建始参军,为彭泽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