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农家院子,结实的土胚房,正院,左右厢房,磨盘,毛驴,灶房,一颗老槐树……三代同堂,一家和乐,弘晙阿哥看得欢喜,洗手回来从小荷包里摸出来两颗银花生,送给一直盯着他看的小家伙。
小家伙两三岁,留着一搭子头,穿着厚厚的棉衣也能看出来长得挺壮实,自从小哥哥进门他就一直不错眼睛地看,发现他给自己两个小玩具,裂开嘴巴一直笑。
“哥哥。哥哥。”
小家伙喊得高兴,弘晙阿哥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想起自己的五弟和六弟,心里一酸,他已经开始想他们了。
老人家本来因为小娃娃一出手就是银花生震惊,想要阻止,却又看见他表情黯淡下来,知道他家里可能也有这样岁数的弟弟,心里又是一叹。
“别哭,别哭,吃完了饭,老汉陪小公子去官府报案。”
弘晙听了这话,心下里更是好奇,耐住性子用完一大碗红薯粥,吃饱肚子,忍不住就想要询问。
奈何他还没来得及问,就听到外头有人闹起来。
作为村长,自然要去处理,弘晙跟着老人家一起来到街口。
“你个没良心的,就这几枚铜钱,你又要拿去买书,我们一家四口半个月没吃一顿正经饭了啊,你怎么这么狠心,你这么能这么狠心……我不活了,我不活了啊,我们娘几个一起死了算了,省的哪天被你卖去脏地方……”
“娘--娘--你别闹。等爹考上了秀才,我们家就好了。”
“铁牛他娘,大中读书是正经事,你这读书人家的娘子,这样闹腾,可不成样子。快起来。我家里还有几斤红薯,先借给你过冬。”
…………
众人一言一语的,大雪过后,正月里,衣衫单薄、披头散发的妇人听着村里人的话没有反应,依旧坐在地上打滚哭闹,一个男孩子哭着拉着他娘劝说,一个女孩子不声不响地抱着他爹的腿,不让他离开。
弘晙阿哥一眼就看到那个小女孩,一个很不寻常的女孩子。瘦小的身体,五六岁的年纪,却能不哭不闹,拉得她父亲真的迈不开步子……
那个“读书人”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对女孩子不是不舍得抬脚,而是真的挣脱不开,似乎还有几分畏惧……他也看得分明。
老人家对这位读书人的态度也很奇怪,好像在极力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