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姐,请问你对于火柴厂和纺纱厂的规划是多久的,五年?十年?”过了好一会儿,桑楚和温之曜才把黄韵怡亲手用钢笔誊写的计划书全部看完,然后温之曜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黄韵怡沉吟道:“自然是五年起步的,这两个生产业操作简单,非常适合浣纱镇,只要能上手,他们能够做很久。”
桑楚和温之要对视一眼,这就是黄韵怡最大的问题,只考虑操作的问题却不考虑行业前景。
“黄小姐,我想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规划做多久是在于能够在市面上销售多久,而不是在于工人能够做多久。”温之曜礼貌又直白的戳破了黄韵怡的缺点。
桑楚接着温和道:“黄小姐其实你这个用开工厂来解决浣衣镇的劳动力过剩是个很好的主意,但是厂子不是建起来就好了,后续的销售问题和这两个行业的未来前景才是你着重应该考虑的。”
桑楚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很普通的打火机,黄韵怡自然是认识打火机的。
“黄小姐应该明白,这个世界几乎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进行技术的革新。就比如说火柴,火柴在三年前对于陶国人来说还是个罕见的外来物,但到了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火柴了。现在打火机对于陶国人来说的确也是用不起的罕见物,可是打火机这样方便的引火物,难道不会在未来成为大家都用得起的东西吗?”
黄韵怡大受震撼,她明白了桑楚的意思,是她的眼光不够长远。
“还有纺纱厂,实际上黄小姐纺纱厂的这个主意是可行的。但我们可以更精进,更细化一些。”桑楚说到这里喝了一口茶水。
“黄小姐的纱预备售往何方?”
黄韵怡刚才受到了震撼,现在还有点呆呆的,她下意识回答:“很多成衣厂都需要用纱。我有几个同学家里就开了很多成衣厂。”
温之曜在旁边说道:“那为什么你不开一个自供纱的成衣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