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被一拳击中,吴琛突然有种感觉,出生开始,他就被安排在一盘绝无可能翻盘的棋局。
大学以前,吴琛生活的每个方面都相当闲散宽裕。父母没空细致入微地教育,只是定期远程下达要求和指令。每年陪他吹生日蜡烛的是保姆,每次家长会,勤勤恳恳做笔记的是司机。
高考完,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抽离角色已久的父母才知道,吴琛放弃了本地一流理工大学的保送,选择了一所外地的医学院。最开始和家里冷战的两年,吴琛把母亲私下打来的经济支援全部退了回去,靠着奖学金和做家教维持日常,每年只在过年回家,和父亲相对无言。
毕业前夕,吴琛通过一个闭关钻研大半年的获奖课题得到保研名额。父亲却第一次亲自从沿海飞来这座气候干燥的内陆城市,找到他,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回家接手生意,要么去英国读两年商学院。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第三种属于自己的选项,吴琛只觉得荒唐可笑,沉着内敛的他第一次在学校实验室和亲人大声争吵。
又是一年暑假,吴琛一部分同学已经正式入职。他用剩下的存款,买了两件昂贵的礼物,带着平静和些许歉疚的心情踏上了目的地为海港的飞机。只是刚到家,还没把第二张忤逆的入学通知书拿出来,就看到床榻上输液的母亲。父亲像是老了十岁,一言不发地递给他一张他最清楚不过的恶性诊断结果。
那时候,吴琛才彻底明白,他生来就没有第二种选择。
就像长在笼子里的鸟,再怎么飞,也插翅难逃。
短短几年内,吴琛把二十多年来都无处安放的叛逆、成长、懂事、孝顺,全数消耗。母亲说什么他都无条件答应,如同一个无底线溺爱的家长。
在熟悉公司业务不久后的某天,母亲打来电话,让他下班直接开车去一家私厨。挂了电话,吴琛沉思着,果然,当晚同桌的还有另外一对精心打扮的母女。
事情决定得很迅速。婚礼、产房,一切都按照幸福美满的最高标准进行。这场以喜剧结尾发展的剧目由家长们导演,他乖乖配合演出。最后只是顺理成章地、麻木地扮演,连对自己的心情好坏好像也都不再值得在意。
甚至,看过父母对着摇篮里的婴儿发出笑声后,吴琛走在路上,会在某一个恍惚的瞬间,想要直接穿过亮着红灯的马路。
偏头疼像午后的暴雨,突如其来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