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笑道:“爹、娘,你们不用担心,赵家这会儿正热闹的很,赵夫子怕是恨不得跟孙家断交,肯定不会再给孙家和小弟保媒了。”
众人将信将疑:“你咋知道?”
赵家跟孙家看起来关系很好,才这么会子工夫就要闹崩了?而且,小叶咋知道的这么清楚?
桑叶懒洋洋的靠在椅背上,卖了个关子:“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
正如桑叶所预测的那样,那天在他们离开赵家后,赵家不仅跟冯家解除了婚约,跟孙家也闹崩了。让人意外的是,孙家竟然认下了冯知春,并且在三天内两家就定好了婚约。
这一变故,让赵孙两家成为鹿鸣胡同的谈资,但凡知道这两家根底的人,就没有不私下里议论的。
有人猜测其中的原因,竟然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据说,曾为赵家准女婿的冯知春,某次去赵家向赵夫子请教学问,恰巧看到了娇俏可人的孙家姑娘,对她一见钟情。奈何他跟赵姑娘是指腹为婚,还是祖辈定下的根本不可能更改。
于是乎,冯知春就愈发往赵家跑的勤快了,不知道的只当他勤奋上进,其实是为偶遇孙姑娘,想多看她几眼罢了,甚至好几次趁赵家人不注意,拦了孙姑娘几次,一解相思之苦。
孙姑娘无辜吗?当然不无辜了,如果不知道冯知春的心思,最多被人说道几句。在冯知春对她表明了心思,聪明点的就该躲着避着,结果孙姑娘不仅没有躲,反而跟人家在大街上“偶遇”了好几次,接受了冯知春赠送的发簪。
发簪这等女儿家的私物,是那么好接的么?
越是跟孙姑娘接触,冯知春就越是对未婚妻赵姑娘不满,总嫌弃人家赵姑娘清高,爱端着,哪里有孙姑娘娇俏可爱?种种对比下,冯知春就生出了退婚的心思。
只是亲事哪有那么好退,冯知春只能憋着慢慢想法子。可是法子没想出来,就得到了一个让他晴天霹雳的消息:孙姑娘要议亲了。
冯知春哪能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孙姑娘另嫁他人,于是在某个早上,他拿着跟赵家的定亲信物,急匆匆地跑到赵家要退亲。正好孙家人也在,就直接拉着孙姑娘的手,说心悦于孙姑娘,二人早已私定终身。
之后的事情,整个鹿鸣胡同人尽皆知。
赵家是云来县数的上号的书香之家,赵夫子又是云霄书院的夫子,顶顶要脸面的人,哪容得下冯知春把赵家的脸面往地上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