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桑叶也跟着笑,却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要是整个桃源镇全是做虎头鞋的,那虎头鞋怕是要卖遍整个大庆了,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一年靠虎头鞋挣个千百两银子我就满足了。不过就这个势头下去,肯定不止千百两,哎呀,想想还是蛮激动的!”

“是是是,我家娘子最能干!”郑凛看着妻子满足的笑脸,一时手痒用沾了面粉的手捏了捏她白里透红的脸颊。

桑叶顿时变成了花猫脸,没好气的瞪着男人:“再不把鱼放进锅里,锅里的油都要烧干了。”

郑凛用袖子帮着妻子把脸擦干净,就专注于锅里了,很快就做好了四菜一汤,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全吃光了。

三婶子和郑大成把招人的事放在了心上,回去后就让各自的孙子闺女写了上百张招工的告示,前往各个村庄以及桃源镇上张贴。

郑庄四个村子家家户户做虎头鞋挣大把工钱的事,早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但凡能跟郑氏一族搭上关系的人家,没少跑到村子里打听招工的事。

只是之前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又担心有人打着别的主意,哪怕有保密契书约束也难保没有人被利益冲昏头脑干出蠢事来,因此在招工上就十分谨慎,多是熟人带熟人,挑选之时也尽可能的选择老实可靠之人。

这一次章家一炮将虎头鞋的名头打响了,倒是不用太担心招到不老实之人导致利益受损。不过该把关的还是要慎重把关,在三婶子和郑大成的精挑细选之下,很快就招到了四百余人。

这四百人中有男有女,有四五十岁的奶奶辈,也有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奶奶辈的就不说了,多是想挣一份工钱贴补儿孙,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也是想给家里减轻负担,顺便给自己攒嫁妆,将来嫁到婆家也有底气。

大多数人倾向做工钱高的虎头鞋,只有少数人有自知之明选择纳鞋底。究竟是做虎头鞋还是纳鞋底,都需要经过一番考察方能决定,做不了鞋子就只能转到纳鞋底。要是连鞋底也纳不好,就只能回家该干嘛就干嘛去。

好在绝大多数人很珍惜这个机会,不管是做鞋子还是纳鞋底都十分用心。半个月后,仅仅淘汰了十来个人,剩下的服从三婶子和郑大成的安排,做自己更擅长的工事。

由于这一次招来的人手十分分散,桑叶果断的拿出银子在镇上租了一座三进的宅子。添置了一些桌椅后,就改造成了做鞋纳鞋底的作坊,还兼顾仓储的功能。

桑叶直接把作坊交给郑春香打理,郑春香担心自己做不好,很是推辞了一番,最后在兄嫂爹娘的鼓励下答应下来。

专门做布板的老太太也找好了,为争做布板的五十个名额,每月拿到三百文的工钱,很多老太太拿出看家的本领,把指头大的布条能做到布板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