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兵来源复杂,还要进一步的甄别。”林缚说道:“这个等到年后再议,前院的人也许是等得不耐烦了,我们还是先出去吧……”
孙敬轩、姜岳也不多说什么,陪林缚一起到前院与诸臣饮宴。
林缚踏步走进前院,林庭立、林续文、胡文穆、宋浮、林梦得、秦承祖、曹子昂、孙敬轩等人率淮东将臣百余人在广阔的中庭里列队而迎……
林缚负手看着庭中旗杆之上随北风猎猎展开的猩红色旗帜上所书的棣写“崇”字,感慨万分——加九锡寓意九命,承天命而开府,实质就意味着崇国公府掌握天下军政的格局正式揭开,淮东四十万水步马军部队也会以最快的速度都换上“崇”字旗。
元氏所名义掌握的越廷,除了六部还有些权柄之外,即使地方兵备不会急于换旗,实际也是掌握在淮东一系官将的手里——除了淮西,蜀地名义效忠元越外,元越实质上已经空皮化了。
林缚入席之时,与身边的林庭立、林续文、宋浮、林梦得等人说道:“我想调孙尚望、王成服、李书义、朱艾来江宁,你们想一想,有什么人能去接替他们……”
宋浮与林梦得对望一眼,林缚用高宗庭等人治军情司,这次将孙尚望、王成服、李书义以及朱艾调来江宁,想必是用于政事。孙尚望、王成服、李书义三人,在淮东地位不低,但始终处于核心的边缘,而朱艾更是在林缚治淮东之后才崭露头角,此时不过任蕲春知县。林缚急调这四人进江宁加入中枢,大概是不想枢密院及林族内部有些人过度膨胀,大概是今夜之争的后遗症吧?
再看林缚,才发现他狰狞的居于高处,开始展示出他不留情面且无情的一面,林庭立、林续文、宋浮、林梦得等人皆称好……
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一十四章 公府冶政(一)
进入永兴六年,崇国公受九锡之赏,承天命而开府,出领枢密院,正式揭开崇国公府掌握天下军政的格局,甚至有士子上书谏改元公府。
林缚终是没有厚颜无耻地强迫永兴帝更改纪元年号,但公府治政之事,便波澜不惊地闯入淮水以南地区军民的生活之中,江淮诸府也越来越适应只闻枢密院令,未见圣旨的日子。虽说各地府县名义上还直接受中枢六部统辖,政事堂及六部九寺卿依旧存在,但在府县之上,中枢之下的“使臣”,即郡一级军政官员,则正式由枢密院派遣。
年后到春三月,林缚着手调整中枢及地方的军政关系。
于二月,正式将军情司从枢密院独立出来,设立军事参谋部,受国公府直辖,下辖作战、军情、军务、战训、测绘及地方兵备诸司,使秦承祖、高宗庭出任左右参谋总长,正式成为贯彻及执行国公府命令及指示的军事指挥机构,指挥部署诸行营、诸军、诸独立镇师及地方兵备的作战行动。
在地方改行营总管、行营军统制为都指挥使,与军指挥使平级,皆加参知军事衔,有列席军事参谋部决策会议的权力,勉得军事参谋部的权力过于集中于参谋总长之手。
在行营、行营军及军一级设军事参谋司,以参谋军事领之,职能与军事参谋部等同,负责贯彻及执行都指挥使及军指挥使的命令及指示。在加强军一级部队作战指挥能力的同时,也实际避免了指挥使一级的重要将领私设幕僚窃取军队的可能,为行营及军一级的大将轮调制作好铺垫,不会使军队因为主将的轮调而大幅削弱指挥作战的能力。
军事参谋部下辖禁营军(都指挥使赵虎)、靖江水师(都指挥使葛存雄)、南阳行营(长山军都指挥使敖沧海)、荆州行营(崇城军都指挥使周同)、东南水师(都指挥使赵青山兼制闽东行营军)、寿州行营(凤离军都指挥使宁则臣)及徐州行营(淮阳军都指挥使刘妙贞)、济州行营(原海东行营军都指挥使马一轼)、靖海水师(都指挥使葛存信)及骑营第一镇师都指挥使周普、第二镇师都指挥使李良、第三镇师都指挥使孙壮、登海镇师制军陈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