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卓治蓟期间,登州军是李卓除蓟北军之外,重点加强的第二支兵马。郝宗成代李卓为帅,调登州军从辽东南角金州登岸,打辽东的侧翼。登州军未发挥作用,蓟北军主力便在辽西惨遭覆灭,登州军仓促想退出辽东,给衔尾追击,损失惨重,但还保存水步军万余人。
登州偏于山东一隅,这时候江宁彻底放弃从海路打辽东侧翼的心思。除了登州水军仍留驻原地外,打算将登州镇五千甲卒调到许昌、鄢陵进行加强,与淮阳、徐州构成第二道防线。
利用两淮盐银在河淮地区构筑两道防线的思路大体如此,但盐银如何分配,谁多谁少,是各家争夺的焦点。
也许每年一百八十万两的盐银能让河淮地区多招募十万八万的兵卒,但这两道防线,在林缚看来,漏洞百出,没有根基,彼此间又勾心斗角,相互提防甚至敌对,实在无法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一旦东胡能集中十万兵力,攻其一路,一路败,就可能导致整个河淮防线的崩溃。但就眼下的形势,这个四不像的东西却是各家唯一能在短期内妥协而接受的方案。
卷九 逐鹿 第七十三章 青州军
顾悟尘的意思,还有就是想将柳西林从徐州调去青州辅助顾嗣元。
柳西林有治军之才,调往徐州后,在张玉伯及淮东的支援下,很快就拥有千余亲信精锐,让张玉伯在徐州独木难支的局面稍稍好看一些。但在陈韩三的压制下,张玉伯、柳西林短时间里想在徐州扩张很难,而陈韩三真想搞什么动作,张玉伯、柳西林靠手里这点人手,还分城而居,也难有效牵制陈韩三。
“西林去青州帮你也好……”林缚点点头,认可这样的安排。
淮东如今在北线主要依靠红袄军防备陈韩三有什么异动,柳西林留在徐州,实际上处境很凶险,还不如去青州。林缚倒更希望张玉伯能一起调出徐州。只是在这桩事上,张玉伯的脾气很倔,让人劝无可劝。
除了柳西林自身有治军之才,所部也有千余精锐外,柳家是东阳系里罕有的将门家族,柳西林加入青州军,能帮顾嗣元招揽一些武官过去,这是青州军眼前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流民的大规模涌入,青州的丁口充足。除了顾嗣元所部,柳西林所部,胶莱河运军以及阳信县兵外,还将从地方招募一些健壮,将青州军撑到三万人。
但青州军想要分得两淮盐银,就必须北进到阳信建立防线,与守平原府的梁成冲以及守清河、安阳的陶春,共同抵御已经在燕南方向的东虏锋锐。
崇观九年林缚率江东左军北上勤王,最辉煌的一战就发生在阳信。在阳信战事期间,张晋信任阳信知县,张晋信离开阳信之后,就是由程唯远任知县。虽说后期梁家拿到临淄的控制,但始终没能将势力渗透到阳信去。
陆敬严亲卫营指挥楚峥等人,在战后留在阳信,协助程唯远负责阳信地方兵备。阳信县兵人数虽少,不足千人,但都是经历战事残酷考验的精锐老卒,兵甲也好,实在是山东北部除梁家,长淮军之外唯一能用的精锐战力。
阳信战后,城防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还储备一些兵甲,这在当世甚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