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北山那群与桃氏朝夕相处一整年的邻居陆续抱着簸箕来围观,彼此红着脸,喘着气,还正炫耀自家明年的种子,却见桃氏似乎也热火朝天,充满希望。
“哎呀,那地里埋的可是朱雀的怒火,秦先生怎么还敢去挖,真是不要命啊。”
“姒相师、祝五叔、莆监他们可一点不怕冷,上衣都没穿,还热得满身大汗。”
“那,那坑里站的石狐子?!”
“诶,还不知道么,石狐子为保护秦先生,硬扛彻夜的火烧,竟还挺了过来。”
“桃氏是什么人呐,反正我是不晓得,这辈子连剑都没摸过,别提铸剑啦。”
“听郡守说,他们要重铸废剑。”
“重铸废剑?!”
众人难免讶异,桃氏想在短短二三月里重铸一千的废剑,怎么可能呢,若铸成,岂不是把朱雀之怒都镇住了?然而,正是在这个秋日,四面的风吹来宁邑。
宁邑这座古城,在经历过一场天火的洗劫之后,再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晌午过后,一只船队出现在南边的颍水之中,船吃水极深,桅杆挂正绿锦绣,是韩国新郑区铸币区特有的木德大旗。船头站着一位肩挂双镰的男子,他的脚踩在高高的木屐上,他的衣裳是洗白的水绿,他眼角有一颗泪痣,胡子垂至胸前。
船靠岸,黄金百箱,城南议论甚多。
宁怀不得不出面迎接。
来人名号竹茹,常年耕读于昊阳林间。他收到秦郁的邀请,为宁邑风水所吸引,决心出手相助,然而他性格孤僻,只一人前来,是姒妤提前通知宁婴,让运金的船队在半途之中接住竹茹,才有今日的场面。竹茹深谙砥砺之术,刀法系魏国六大派系之一,隅东流派,因他打磨剑器时弃下的铁渣纤细不断如竹茹而得名,一直是昊阳地带口碑最好的开刃师傅,然而自从无雅宫开建之后,昊阳再无第二人敢提处土木之外的工事,竹茹便也收起手艺,转投农家门下,做了一个农户。
此番,竹茹来帮秦郁接管砺坊。
宁怀与竹茹聊过几句,觉得投缘,亲自送他到桃氏师门驻扎的城北冶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