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勉强强能读,虽然比较困难。

当然王二黑很是明白,如果只是押着读,没什么奖励的话,儿孙们一定没有多少热情,所以他干脆实行奖励制度。

倒是有一个孙子为了他的奖励,努力读通律法书,竟然在科考的路上沾光匪浅。

也是王二黑儿孙们,对读律法书的兴趣高了不少。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皇帝在审李哲轩案的时候,猛地发现,科举制度只考四书五经的话,出来的天子门生,只会读书的家伙不少。

可以说李哲轩这一案,对皇帝的影响极大。

一个很会读书,甚至最后是进士出身的男人,竟然在处理政务上依靠女人,说出去都是丢人。

甚至在把很多涉案的官员抓起来之后,皇帝一查,虽然像李哲轩这种把政务扔一边的奇葩少,但是不意味着那些官员一个个有什么本事。

而皇帝灵机一动,于是当场就挑了几个刑部官员一问,结果发现真的精通律法什么的,就没有几个。

把皇帝气得不行,直接就撸了他们的官,让他们回家去念律法书,经过考试才可以上岗。

至于朝廷里为什么官员无能?依旧是看上去运行良好,是因为有些官员更多是依靠幕僚,而官员本人,大都是风花雪月的强者。

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皇帝是哭笑不得。

其实说起来幕僚什么,应该是有钱才能请的。

但是官员的俸禄并不怎么高,想要请幕僚,官员的俸禄就是全给也不够,那么官员的钱财从哪里来?

皇帝深思了良久,心里有些数。

准是有什么黑收入,不然只靠官员自己那点的俸禄,根本就是勉强过活,就是有些例行的好处,也不怎么够,那么就意味着什么,皇帝很明白。

于是皇帝是准备修改科举的一些科目,增加了实务上考点,那种圣贤书则减轻。

就是原先考上的进士,年纪轻的还要进行专门的业务考试,毕竟官员们是来当官的,而不是当什么书画大家,更不是当什么诗词大家的。

如果有这样宏愿的话,那么干脆回家去当。

皇帝需要的官员,可以没有什么好诗,可以不是丹青高手,但一定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有真材实料。

事实上皇帝这一招,倒是卡住了不少官员的脖子。

于是有人直接隐退,也就是不当官了。

对于这一种皇帝是不挽留,反正想要当官的人真心不少。

也有的赶紧专研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京城里的风气为之好转了不少。

这一点,连皇帝也没有想到,简直是歪打正着。

只是朝中大臣们都是出身儒家,对皇帝的想法很有些反对,毕竟在他们看来圣贤书是最重要,不是有句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