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余颖这一时候,只能是暂时扮演一下有些自闭的孩子。
不过余颖决定以后要渐渐吃饱饭,有句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在余颖就很饿,可以说已经是饥肠辘辘,为了不暴露,却不得忍住。
而原主的爷爷奶奶,正相互依偎着,他们也很累了,却不得不打起精神,陪着唯一的孙女。
他们看着小孙女急速消瘦下来的脸,有些心痛,早知道孩子有可能遇到这个情况,还不如早点把孩子接回来,那么孩子就不用遭这个罪。
但因为小孙女是在大米国出生的,已经取得大米国的国籍,而且她的爸妈还在大米国工作,要是让孩子回华国住一段时间可以,但是长期住肯定不成。
其实老两口现在倒是希望儿子一家在身边,可惜不行。
毕竟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儿子儿媳很有出息,都在大米国上班,所以感觉有些孤独的他们,就没法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以免别人认为是炫耀。
孩子有出息了,当老的就不能拖儿子的后腿,一家人就住在两个地方,隔着大洋。
当然儿子一家也曾经想着把老两口接过去,全家在大米国团聚,但是在住过儿子家一段时间后,老两口就亟不可待地回家。
要知道米国的地方很大,人口不多,所以显得地广人稀,可以说住在那里,感觉很冷清。
住在那里,要说的时候美语,彼此的交流不方便,买个东西都要开车,甚至连个彼此交流的人也没有,这一点实在是让老两口受不了。
于是住了一段时间,老两口就宁可住在华国的小房子,也不愿意留在米国的大房子里,因为太孤单,儿子儿媳每天都要上班,留下老两口留在儿子家,实在是无聊。
所以待了一段时间,老两口就回了自己的母国,回来之后,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正可谓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回来之后,老两口打定主意在华国养老,在华国看个东西都方便,报纸、电影、电视,各种打发时间的项目都有,而且周围的人也都是自己的同胞,好交流。
原本老两口那一次回国之后,就对大米国有种不太愿去的感觉,就算是大米国空气再新鲜,他们也无感。
可是这一次,老两口知道孙女的遭遇,就忙不迭到了米国,看到孩子变得很怕人,就决定带着她回华国,要知道华国可是禁枪的,碰到这种可怕事情的机率,大大的降低。
对余颖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在余颖看来,华语才是自己的母语,如果作为华人都不了解自己的母国,其实并不定好。
要知道,鲁迅大大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另外余颖在穿过来之后,就决定要多多挣钱。
要知道在米国的确是可以购置枪支的,但是需要大笔的钱。
如果不挣钱,那么将来在为了抵御那一场大浩劫,购枪的时候,难道让原主爸妈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