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艺术家们嘴上不客气,但是却情不自禁的一起站起身朝着那幅字前凑了过去。
然后,一个个的眼睛便直了。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这些书法家有擅长写行书的,有擅长写楷书的,有擅长写隶书的,也有擅长写草书的……
而且书法之道一通百通,能够写好行书的,草书也不会差。能够写好楷书的,隶书也足见功底。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是审美的眼光却是绝不会差的。
“哟,这小子临的是王献之的《中秋帖》……你别说,还真是有模有样的。行草相杂,书法古厚。王献之是以楷法写草书的典范,在笔画圆转处应用楷书「起伏顿挫」之法、「节节换笔」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自然流畅。这幅字里面都有体现……”长发男人看了之后啧啧称奇,第一个出声赞扬敖夜。
又因为身边同伴大多都不喜欢敖夜,且在苏家时将其抨击的一无是处,也不好赞美过甚,免得戳人眼球,显得自己不太合群。
“连绵回绕,咸臻神妙。就凭这一手行草,此子便可为我之师……”扎小辫子的老头子满脸亢奋,一脸激动地说道。
他便是写草书的,看完之后觉得确实比自己写得好。
说完之后,想到自己对敖夜的称呼不太尊重,便对着他拱了拱手,说道:“无意冒犯,实在是……你这面相太显嫩了些。”
“不碍事。”敖夜摆了摆手,说道:“你也挺显老的。”
“……”
“好啊,这是真好啊。丹崖绝壑,笔势坚劲。旁采章草,直追「二王」。”大光头之前对敖夜最是不满,现在却称赞的最是用劲儿。
「丹崖绝壑,笔势坚劲」是唐韦续在《续书品》之中称赞书法大家孙过庭的,现在直接被他给戴到了敖夜的头上。
敖夜听了之后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他和孙过庭不熟……
更不要脸的是,他说敖夜的这幅字直追「二王」。二王指的是谁?那可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