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万岁爷说的对,不能因为现在不缺钱,不缺吃不缺穿的过上好日子了,就随意的糟蹋东西。

这么好看的不得了的大瓷瓶被烧制出来,得花多少细工夫?她记得小时候,见到村里头有人因为买不起,要自己烧个小陶罐出来,就废了老鼻子劲了,更何况是这么大的一个带花儿的大瓷瓶?

心里默默的想着自己的心思,打算哪天和家里人见面的时候,好好叮嘱他们不能忘本,要勤俭节约过日子的花嬷嬷,手里的活计也没有落下来。又看了一眼已经平静下来,专心绣大鹰眼睛的自家娘娘,花嬷嬷就放心的怀揣着银票,抬脚去了内务府。

后宫里头因为皇上的口谕和他昨晚上决定的人生大事,各个心思浮动,想着法儿应对。前朝的官员们因为皇上在早朝上,突然宣布的“勤俭节约,忆苦思甜”全国大辩论,也都是在低下小声的议论纷纷,心思不宁。

他们这些人,哪个没有以嫁闺女,娶儿媳银钱不凑手等等理由和皇上借过银子?其实也不是他们非要顶着太子殿下的忌讳,和皇上哭喊着要借那份儿银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家里不说是家财万贯,可也确实不缺少那点儿银两。

实在是没钱了,就少出点儿聘礼嫁妆,反正他们家的孩子都不愁找不到好人家结亲,又不像东城的豪绅富商,只能拿白花花的银子出来钻营铺路,摆阔气显排场。

“李大人,你也和皇上借银子了?”

“王大人,某出身贫寒,家里负累多,上次小儿娶亲要拿聘礼的时候,一时筹措不开,就和皇上借了两千两。写了借条儿,两年内加上利息换上。李大人也借了不成?”

“说来惭愧,某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是衣食无忧。只是看着大家一出手就是几千两的聘礼银子,就打肿脸冲胖子,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大操大办。结果前一阵子家里真的有事儿要用银子,可不就不凑手了吗?”

“王大人,李大人,你们都是有切实原因,以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仁厚,估计都会宽容的区别对待。我们这大多数人都是眼看其他人借银子买庄子享受,跟风的凑上去,带着生怕去的晚了吃亏的想法儿。现在想想,当时可不就是跟入了魔障一样吗?”

“张大人,你也不要自责着急。皇上现在只是提议大辩论,并没有开始追究这些。你若手头宽裕,下朝后去户部把欠国库的银子还上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  每天都奋斗在日万路上的痒痒鼠。吼

第125章 飞机

“某也这么认为, 张大人。某回家后也筹措银子,尽快把欠国库的银两给还上,否则等到大辩论结束后···”到时候如果皇上不护着他们了, 而是太子殿下出手上下整顿, 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了。

“可不就是因为这个才担心的吗?你们说前些年过苦日子的时候,大家伙儿不也都挺乐呵的吗?这乍一日子好了, 手头宽裕了,居然都没受住考验, 某真是白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书,惭愧惭愧。”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自古就是这么个道理,人之常情。张大人切勿妄自菲薄,以后大家互相警醒着才是, 可不能再跟风犯类似的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