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可是傅山先生不同于四阿哥和五阿哥这些小孩子,他不大相信。

这世间,对于他们这些活了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而言,还有什么事儿是看不清的?

皇上就算再疼爱信重太子又如何?看看历史上的刘据太子,李承乾太子的下场就知道。对于皇上而言,不管儿子的母亲是谁,反正都是他的儿子不是?只要最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儿子,那就可以。

但是对于太子殿下而言,却是天上地下,生死悬殊。

当然,傅山先生纵然是认为太子殿下太过于心大,却也明白,自己不方便过多的说些什么。万一说的多了,影响到了“黄包子”和他的皇阿玛处的好好儿的父子之情,岂不是弄巧成拙,大大的不美?

而且,大清国能有今天的如日方升,欣欣向荣的局面,所依靠的,不就是太子殿下的这份儿“心大”吗?

一生忠厚做人,淡迫名利,却一心想要报效民族家国的傅山先生,和其他曾经立志做前朝遗民的江南文人一样,都是在心里万分的感激太子殿下。

正是太子殿下的这份儿和苍天一样高,和大地一样宽,和海洋一样深的伟大心胸,给了垂垂危矣,暮气沉沉的中原大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也给了他们这些生于明,活于清的“槛外之人”,一个重新伸展抱负的机会。

叹了口气,老先生默默的在心里念叨,他还是好好的活着,活到将来给“黄包子”的儿子“小黄包子”做书法老师。

千年难得的盛世天下,太平人间,怎能不想多看几眼?怎能舍得早早地离开?

更何况,他还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尽量的照看着太子殿下,帮着大清的老百姓,看好他们太子殿下的位置,让他将来顺顺利利的登基为帝。

胤礽见老先生还是沉默,就知道他又在多想了,就出言打断,“先生,内务府根据你提供的竹叶青的方子,今年酿了不少好酒,孤这儿恰巧得了几坛,先生可有兴趣品一品?”

老先生瞬间忘记了刚刚的忧心忡忡,睁大眼睛,既是对于太子殿下这明晃晃的转移话题的行为,很是“不屑”,又对自己抵抗不了美酒竹叶青的诱惑,很是“不齿”。

这两年,因为孙之鼎的一句“需戒酒少品为上”的医嘱,他都快要成为闻酒香而醉的人了,

可是这大清国的人,谁不知道,傅山先生对于好酒的热爱,就和他对道家思想文化的潜心研究一样的出名。“酒仙”和“学海”这两个称呼可不是白得的。

傅山先生打年轻的时候就嗜好美酒,一边刻苦读书,一边酒不离手,他在霜红龛读书时,就写过“傅山彻夜醉霜红”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