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国子监的教学体系已经是非常完善,当然,如果能给那些读书人多加几门功课,尽量少一些只会纸上谈兵和死读书的书呆子,那就更完美了。”

“军校就是传授如何带兵打仗和培养各种军事人才的学校。工校就是培养各种匠人和搞各种研究的地方。商校则是系统培养各种生意方面的管理人才,尤其账房这些专业人才。”

“皇阿玛,要发展强大我们大清国,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缺一不可,必须是齐头并进。”

“目前的官员有些都是死读圣贤书,觉得考上了进士就几代人吃喝不愁了,实在是让人堪忧。尤其我们目前的科举考试题目,太过单一。”

“因此儿臣觉得,今年的科举考试,除了往常的四书五经之类的题目外,可以让工部和户部根据他们的人才需要,也出几道题。”

“通过几场这样的科举考试,从不同的方面发掘人才,让大清的各行各业的有才之士们,都能发挥出他们的才华天赋。”

“儿臣恳请皇阿玛,让戴锌和黄履庄他们也能尽快的招收一些新人,他们那两个地方都应该要缺很多人手。”

“皇阿玛,关于的今年的科举考试,您若是同意,让儿臣也出几道题目,好不好?” 小太子说道最后这一点,自觉有点儿不好意思,所以语气稍带着点儿讨好,眼巴巴的看着康熙皇帝。

“恩,说完了?”

“没。” 看到康熙皇帝面无表情,无视他的恳求,小太子有点沮丧,“晚上的时候,儿臣具体的写下来给您过目。”

···瞪着这个最宠爱的儿子,在有些方面有些时候很是呆呆的儿子,康熙皇帝是不停的运气深呼吸。

梁九功那个老奴才眼见不对,已经机灵的跑到门口站岗了,他想找个人踹几脚出出气都没有。只好在御书房疾步走了两圈,强迫自己压下心里的震惊和愤怒。

“这是必须的嘛?”

胤礽眼见皇阿玛对于他的提议反应那么大,很是不安,低着头,双手不自觉的搓着衣角。

听到康熙皇帝的问话,先是一愣,好在是难得的机灵一回,明白了康熙皇帝的问话意思。

他的皇阿玛在问,为了大清不再有阿茹娜格格所说的那个结局,做这些事情是必须的吗?

鼓起勇气,胤礽诚恳的回话:“工校和军校这两个学校是必须的。商校是因为儿臣想着,以目前大清的发展情况,商人们和他们生意上的事情尤其是国家之间的生意,将来也会需要在各方面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