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导演,在行业中的序列很高,举足轻重,地位不见得比洛天幕差多少。
另外还有一些,文艺片大导。
人家一门心思,只拍文艺片,从来不涉足商业片领域,但是照样成为行业中的大佬。
各种评奖活动,各种座谈、演讲,都需要他们镇场。
如果一些活动,没有他们的参与,不管是行业,还是大众,都觉得这个活动逊色,不够专业,属于野鸡奖级别。
这就是权威。
奈何。
曹良运两不沾。
没有官方器重,又没有在艺术片领域中耕耘。
他这个大导演,在时代的风口中飘起来,才有了如今的声名、地位,又不愿意跟随时代消逝而去,还想焕发第二春。
《赤城》的成绩,让他狂喜。
不过,还是保持了几分理智,没敢太飘。三十亿的数据,那是时代公司,给他估算的,最乐观的票房。
他直接拿来用了。
就算事后,没达到这个数字,也不要紧。只要破二十亿,有二十五六亿,也足够证明他“宝刀未老”。
在众人的夸赞、奉承中,曹良运很“克制”,眯上了双眼,嘴角含着笑意,再也没有半点片场暴君的痕迹。
相反,他很和煦,如沐春风一般,让大家再接再厉,在路演的时候,多费点心思,认真专注。
等到庆功宴,大家都有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