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伊万诺夫并没有说制造出第一架图-330运输机需要经费,但意思却已经表达到了。
“我知道了,”弗拉基米尔点点头,他略略一顿,这才说道:“自苏联解体后,现在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且在未来的10年里极有可能形成‘一超两强’的局面,这也就意味着,俄、华两国必须联起手来才能够承受来自米国的压力。”
“一超两强”,这个“一超”指的自然是米利坚,而“两强”,自然指的是大毛和华夏,虽然大毛说自己是十年之后的“两强”之一未免有给自己脸上贴金之嫌,但以大毛庞大的核武库,他们这么评价自己倒也不能说错。
至于会议室里的这群老毛子,承认自己比美利坚第一个档次就已经够让他们憋屈的了,自然更不会反对,于是纷纷点头,而聪明的家伙,已经意识到弗拉基米尔先生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既然俄、华两国需要联起手来才能对抗米利坚的压力,那我们就要做一些有益于俄华两国友谊的事情,”说到这里,弗拉基米尔终于说出了那句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的话:“大毛愿意与华夏一起联合开发全新一代的中型运输机,但并不是以安-70为基础,而是以图-330为基础。”
唉???
弗拉基米尔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大家集体惊愕的望着自家大统领:说了这么多,竟然不是以安-70运输机为基础开发新一代的运输机?
弗拉基米尔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弗拉基米尔先生肯定是不可能自己解释的,他将目光看向了谢尔盖·伊万诺夫。
谢尔盖·伊万诺夫一开始其实也想不明白弗拉基米尔是怎么想的,咱们明明在讨论安-70啊,怎么忽然之间就跳到安-330上面了?
但他毕竟是空军司令,对于各类军用航空装备也格外熟悉,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他猛然意识到了一件事:装备的自主!
“弗拉基米尔先生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相比于安-70,图-330确实更加适合作为新一代的中型战术运输机,”在说出这番话之后,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谢尔盖·伊万诺夫解释道:“咱们首先说安-70,这个飞机的最大载荷高达45吨,货仓尺寸比伊尔-76甚至还要宽敞不少,飞行速度也比伊尔-76只慢一点点,这听上去都是好事,但大家想过一点没有,那就是:
安-70的性能这么先进,那它的采购单价能够达到多少钱一架?
相比于伊尔-76,他能便宜多少?
而一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130吨、发动机的总功率相当于安-12总功率的25倍的战术运输机,单位油耗成本又会增加多少?
别忘记了,我们需要的,终究还是一架中型战术运输机,需要装备的数量不少,所以采购单价、日常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更是我们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