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250亿美元!
简直吓死个人。
这么大的研发投入,去掉单机2亿多美元的制造成本,可不得生产制造400多架之后才能够把研发成本收回来么。
当然,严格来说,与麦道d-12和波音747相比,空客a380其实是比他们高了一个级别的机型,这一点从这三款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上就能看的出来:空客a380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575吨,创造了民用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之最,而正在设计当中的麦道d-12的最大起飞重量则只有430吨,而最新的第二代波音747、也就是波音747-400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39689吨,d-12和波音747才是一个级别的。
所以严格来说,空客a380的研发成本更高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既然是低了一个级别,又有了此前几十年在dc-10、d-11以及c-17军用运输机上的技术积累,研发成本自然也就会成倍的降低。
倒是小麦克唐纳,看着陈耕紧皱的眉头,以为陈耕对自己的回答不满意,连忙解释道:“20亿美元已经是最低了,哪怕是让有制造这种大型客机经验的波音来研发这么一款飞机,研发成本也不可能低于这个数字……”
“我说的不是这个,”陈耕摆摆手:“我担心的是,这个盈亏平衡点……哪怕能够预售出去50架也是好的。”
“50架?”小麦克唐纳叹了口气,苦笑起来:“哪怕是能够签50架的意向订单呢,我也不担心它了。”
陈耕眨眨眼,仔细想了一下,总算是明白了小麦克唐纳的意思:如果麦道能够获得50架d-12的订单,哪怕只是意向订单,这个项目就算是起来了,只要好好地运作,达到180架的盈亏平衡点也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问题是,麦道上哪儿找这50架的订单去?
这样的承诺,陈耕也不敢许,他叹了口气:“这样啊……”
小麦克唐纳的眼里面有些失望:如果费尔南德斯能够答应,那就太好了。
陈耕却是话题一转,向小麦克唐纳问道:“d-11现在拿到多少订单了?”
一说起这件事,小麦克唐纳的表情更加黯然了:“62架。”
听到这个数字,陈耕就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惨了!
要知道,麦道在1986年雄心勃勃的宣布d-11计划的时候,他们高调的宣称d-11能够卖掉超过700架,这其中刨除吹牛的成分,所有人、包括小麦克唐纳本人都觉得卖掉500架d-11不成问题,可就现在这个订单发展趋势,恐怕最终到停产的时候总产量能不能达到250架都是问题。
陈耕本来是不想管这么多的,可一想到d-11这面大旗绝对不能倒下,陈耕还是对小麦克唐纳说道:“我觉得,d-11必须做出调整了。”
“啊?”小麦克唐纳一怔:“调整?怎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