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补贴和福利?
做梦去吧!
毫不客气的说,是商飞集团离不开陈耕,而不是陈耕离不开商飞集团。
这个道理不但张英和王大志明白,参与本次会议的绝大多数人也一样明白,一时间,对这个说怪话的家伙恨的牙痒痒的:你特么的想死就去死,跳楼、投江、上吊……怎么样都行,被特么的拖着老子啊。
当偌大的会议室都被一股恐怖的低气压笼罩的时候,陈耕却忽然开口了:“老张,老王,别这么激动,骂人解决不了问题……”
陈耕的声音很平静,是真正的平静,并不是那种被激怒了之后强自压抑的、努力装出来的平静。
嗯??
听着陈耕平静的声音,不止是王大志和张英,那些原本心中已经默默的做好了准备、就等着迎接陈耕的怒火的人,一时间有点反应不过来:什么情况?怎么董事长没发火?
张英和王大志更是惊讶无比的看向陈耕:怎么回事?他怎么没生气?
可与此同时,张英和王大志心中又隐隐的有些不安,他们其实不怕陈耕在这个当口儿发火,相比于当场发货,他们更担心陈耕在这个会过了之后,找个由头搞一出大的。
没有理会王大志和张英,陈耕接着说道:“而且,谁说我们要停产y11的?”
什么?!
陈耕这话一出口,不但是y11项目组的同志,连张英和王大志也都惊讶的抬头望着陈耕,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y11不停产?”
因为诞生于特殊年代、并且当时我国的航空工业的基础和底子很薄弱的缘故,y11整体来说并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飞机,不止是动力系统方面存在问题,在其他诸多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作为当时的地矿部支持、后期得到了东北农垦系统支持的项目,y11的商载马力小、作业的经济性差,并且因为飞机由于不具备单发飞行能力的关顾,安全性也不佳,无法满足适航要求。
此外为飞机配套的农业设备技术落后、系统附件不配套、故障多,种籽播撒设备没有控制播量的装置、播幅较窄,播撒质量难以保证,常量喷洒设备的农药泵压力小、雾化效果差……
可以说,y11从飞机本身到整个配套体系都不成熟、不完善,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y11运输机到了1989年、在生产了44架之后就正式停产(这个总产量,也从侧面证明了y11运输机本身的不足),哈飞厂转而全力发展y11运输机的改进型:y12运输机,而在这一时空,虽然在陈耕的帮助下将y11的总产能提高到了62架,但在商飞集团内部以及老哈飞厂的员工心里面,其实早就形成了一个共识:有了y12之后,y11要停产了,而且这一点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