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页

而对于这一时代的国人来说,美国就代表着当今世界工业技术的巅峰,能够与美国的企业合作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至于德国?虽然也不错,但那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既然现在不用退而求其次了,那老子干嘛放着技术更强大、更先进的美国不去合作,反而要去选择德国人?

而对于德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德国汽车零配件产业的企业来说,既然他们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华夏市场,哪怕是对华夏市场感兴趣,可因为没有深入的调查华夏市场,自然也就称不上了解。

“那我给你说吧,”陈耕说道:“现在的华夏,最大的汽车制造集团是位于魔都的上汽集团,他们具备年产上海牌小轿车2万辆以及ac新世纪轿车5万辆的能力,其次是位于华夏首都的首汽集团,他们现在年产212越野车和ac牧马人越野车4万辆,然后是我在华夏的商飞集团下属的汽车制造厂,最大可以做到年产轻型多功能乘用车8万辆……”

在历数了几大汽车集团的产能,并且故意只提了设计最大年产能、而不是实际年产能之后,陈耕接着对罗伯特·施耐德说道:“现在,华夏汽车市场已经引来了东瀛汽车行业的目光,就在去年和今年,华夏分别从东瀛引进了两款乘用车,合计产能超过7万辆,另外还从法国标致集团引进了标志505,一期产能就达到了2万辆……”

“……”

罗伯特·施耐德的嘴巴无意识的长大了:华夏汽车工业的产能,居然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了吗?如果费尔南德斯先生说的这些都没问题的话,算上新增产能,华夏每年的乘用车销售数量已经要达到30万辆了啊。

就在这个时候,罗伯特·施耐德听陈耕说道:“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华夏政府接下来重点扶持的行业,所以有了我们ac的这个年产20万辆汽车的新增产能计划和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发展计划,按照华夏政府的规划,未来的10到15年时间里,他们力争实现乘用车的年销量达到100万辆……施耐德先生,一个年产100万辆乘用车的市场,值不值得博世公司来投资建厂?”

“值得,”罗伯特·施耐德下意识的点头:“当然值得。”

别说一个年销售新车100万辆的市场了,哪怕年销售新车只有50万辆,博世公司也不会犹豫,如果再加上ac在欧洲的工厂也会采用来自博世华夏工厂(如果博世当真在华夏投资建厂的话)的零配件,就意味着博世在华夏的工厂的产能是奔着一个年销售新车至少150万辆的庞大市场去的……

罗伯特·施耐德瞬间心动了!

他不但心动,甚至已经开始流口水了:好大的一块肥肉啊,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带领下,让博世吞下这么大的一块肥肉……

罗伯特·施耐德已经在遐想着自己将会得到多大的好处。

但与此同时,罗伯特·施耐德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好处与代价是成正比的,虽然未必是绝对的正比关系,但“想要得到更多的好处,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的逻辑,却是自古至今都成立的。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面对这样的机会你都不去你距离,难道你还像个单纯的孩子一样以为天上会掉馅饼吗?

别天真了!

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