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页

确实,虽然大家都很乐观,但也不是没有人担心这个问题:一年生产20万辆轿车,当真能够全卖掉吗?

“20万辆乘用车,听起来很多,不过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20万辆的总产能,我们分三期建设完成,第一期是5万辆的年产能,之后的两期建设计划分别是年产6万辆和年产9万辆,整个三期计划大概用6年左右完成。

当然,大家或许会有这样的担心:难道6年后华夏市场就能消化得了这么多的汽车吗?事实上,我们对华夏市场的未来非常的乐观,我们认为十年后,华夏乘用车市场将达到年销售各类乘用车上百万辆的规模……不要这么看着我,我知道这听上去似乎乐观过头了,但我们是有切实的数据做支撑的……”

随着陈耕的话,幻灯片自动切换了下一张,陈耕解释道:“这是从1978年到去年年底,华夏乘用车年销售情况的变化情况,大家请看,华夏的乘用车年销量,从1978年的年销售不足5万辆,已经迅速提升至去年的32万辆;

再看同样年份的华夏自己生产的乘用车的数量,1978年,华夏只能生产212吉普、上海sh760等少量的轿车,年产能还不足2万辆,但是到了去年,华夏自己的乘用车年产能就到了差不多20万辆,并且还新上了津门大发、广州标致这两个项目,嗯,对了,我听说现在华夏正在与东瀛方面进行紧锣密鼓的会谈,准备在继大发面包车项目之后,继续在津门放一个小轿车项目,据说年产能不低于三万辆……”

众人不由自主的点头,大家当然听说过这个项目,就是津门夏利嘛,据说谈判进展的很顺利,如果不出意外,大概率在明年夏天就能正式签约,大家也都知道津门夏利这个项目是哪位超级大佬牵头的,如果不是看好国内的乘用车市场的未来,大佬会运作这个项目吗?

随着新的幻灯片,一张新的图表再次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我们再看从1978年来,华夏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经济与华夏汽车销量的对应关系,请看这张表……”

第0768章 抢吧

投射在幕布上的图片,清晰的、简单明了的表明了随着华夏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经济总量的增加,华夏的乘用车年销量在快速增长。

陈耕接着说道:“按照我们偏保守的预测,十年后,华夏汽车市场的新车年销售量将有望达到每年100万辆,但现在华夏乘用车的年产能只有20多万辆,这么多的缺口当然不可能全靠进口,政府也拿不出这么多的外汇……就算当真能够拿得出这么大一笔外汇,国家也不可能全把钱用来进口小汽车了……可需求又在哪儿摆着,怎么办?”

大手一挥,陈耕道:“当然是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止是自己本行业的发展,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和科技的集大成者,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带动本国机械加工工业、电子工业、橡胶工业、钢铁工业等上百个行业的发展,由此对上下游相关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相关产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此外,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都是推动这个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引擎,汽车销量的变化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滔滔不绝的安利了一番发展汽车工业的好处之后,陈耕话题一转,再一次将自己之前对贾宇民说过的要打造一个汽车产业园的计划说了说出来……

“不是很谦虚的说,我大概是最早进入华夏来投资的那一批外国企业家,而且有其他跨国巨头不同的是,我还是个华裔,所以对华夏有着其他西方企业家无法比拟的感情,我很希望在投资华夏的这个过程中,能够与华夏一起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因为我对华夏比较关注,所以我对华夏工业的情况也算比较了解,容我不是很给在做的诸位面子的说一句:华夏的工业基础并不算很好,汽车工业的基础……嗯,情况也不太好。

前几天,我与贾宇民先生聊过这个事情,我说,华夏的汽车工业的基础很薄弱,技术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很多很多,最好的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过汽车行业整体水平的办法,莫过于建设一个汽车产业园,给出各种政策、税收和土地方面的支持,然后吸引那些世界级汽车零配巨头的如德国博世、东瀛电装、美国大陆等入驻,将其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