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华清轻飘飘的给自己捞到了这么大一笔好处,诸位华夏教育界的大佬们瞬间无语了:不过是认个学生,居然立刻就有了每年10个额外的留学生名额,早知道还有这样的好处……尼玛!这个老师的帽子我也赶紧往自己的头上戴啊……
就在诸位校长、书记们蠢蠢欲动、琢磨着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一下的时候,陈耕笑眯眯的道:“诸位老师,您们也别激动,我的公司的情况比以前好了一点,每年投给基金会的钱也能多一点,嗯,每年大概200万美元吧……”
陈耕的话还没说完,哈工大的刘东光校长嗓子眼里就“咕喽咕喽”的响:每年200万美元,相当于每年能让差不多200个孩子出去学习啊!
虽然不知道分到自家头上的名额有几个,但哪怕只多一个,刘东光也觉得这一趟来的千值万值了。
不但刘东光是这么想的,其他高校的领导也是这么想的,至于教育部的那位副部长,此刻已经激动的满脸红光:不管分给哪个大学,肉都是烂在华夏这口锅里了。
第0391章 重视
“陈先生,请问一下,您对这个基金会的留学名额的使用有什么要求?”向陈耕问这个问题的是教育部的一个副司长,不等陈耕回答,他就满脸堆笑的急忙解释道:“陈先生您千万别误会,我的意思是,如果您有什么要求,我们这边也好尽可能的配合您,毕竟能多出去几个学生,对国家、对民族都是好事。”
话是这么说,可如果陈耕信了邪才会把这番话当真,什么叫欲盖弥彰?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就是!越是让陈耕别误会的,就越是他的本意。
说起来其实也为难这位小司长了,原本以国内官场的政治语言来说,大家说话绝对不可能说的这么透的,尤其是在副处至厅这一段的行政级别,谁敢把话说的这么露骨、直白,那是要被人怀疑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智商的,但问题是对上陈耕,那就没办法了,人家压根就不懂咱们的人情世故和官场的话术技巧,你能怎么办?事实上哪怕已经说的这么直白了,眼前这位还担心陈耕不懂自己的意思呢。
好在陈耕懂。
“王司长客气了,我没什么要求,”陈耕委婉的表示:“我只希望这些名额可以最大程度的用在那些能力达到了出国要求但却限于国家财力没能出去的学生的身上。”
王副司长不确定陈耕是否听懂了自己的意思,于是他只能再次试探一下,连连点头道:“当然当然,这是一定的……呃,不过陈先生,您也知道,有些时候总会有些特殊情况,这个……”
“您是问是否可以留出一些机动名额?”不等王副司长说完,陈耕就直接问道。
“呃……呵呵……”
王副司长的一张老脸顿时有些尴尬:您能不能不要说的这么直接?
不过在尴尬的同时,王副司长又在心里不停的安慰自己:这已经不错了,你还能要求一个美国人怎样?干脆“呵呵……”笑了两声,算是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