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张巧巧同志,这位同志是个好同志,她爽快的回答道:“普通的车上没有。”
“为什么?”米伦眨巴着大眼睛好奇问道:“难道他们不冷吗?”
从开始在陈耕身边工作就开始自学汉语的她,现在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这几天来周围的语言环境又都是汉语,他的汉语水平进步的那叫一个飞快。
“不冷啊。”
“啊?怎么会不冷?”
“因为人多。”
“人多也不可能不冷。”
米伦没坐过华夏的火车,下意识的认为所谓的“人多”就是火车上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人,这已经是她想象的极限——美国的客运火车,从来没有座满一半人的时候。
陈耕没办法给米伦解释华夏的火车现在是个什么概念:超市里卖的沙丁鱼罐头什么样,现在的火车就什么样。
很多人以为30年以后的春运是火车运载能力的最巅峰了?
幼稚!
告诉你们,八九十年代的火车那才叫厉害,你能有个放下小马扎的地方坐着那你的运气就太好了,至于卧铺票,那是需要凭借着介绍信和工作证去火车站内部协调的,没到一定的级别你就想坐卧铺?
你想啥呢。
陈耕倒是知道“沙丁鱼罐头车厢”是个什么概念,但他没法说:自己一个从小在美国生活的美籍华人,怎么会对国内的情况知道的这么清楚?这其中说不通啊。
老丁同志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再继续讨论下去了,如果再讨论下去,万一引起了外宾的兴趣、想要去普通车厢看看怎么办?到了普通车厢,让外宾看到咱们国家这么穷,老百姓的衣服还是补丁摞补丁,外宾会不会看不起咱们?
而且看到火车上除了乘客之外还有鸡、有鸭子、有大鹅,说不定还有人牵着一只羊,鸡鸭鹅、羊啊之类的也不知道去厕所解决问题,整个车厢里弄的臭烘烘的跟羊圈似的,这已经不是丢面子的问题了,这根本就是有损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