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加急书信从陈镇送至,信使入城时背插五彩旗,意味着十万火急之军情,故而得以提前开城门后城内纵马长驱直入。
最终,
这封书信落在了大乾三边总督姚子詹的案上。
而当时,姚子詹本人则在府衙后院里教书;
确实是在教书,
教的学生里,有刚启蒙的,也有弱冠之年的。
这位大乾三边都督,自打上任后不久,就开办了一座私塾。
所收所纳的,都是大乾三边武将子弟。
虽说大乾官家开始提拔武将地位,但大乾重文抑武的民间和官场风气怎么可能一时半会儿就改过来?
就算是天子,也无法做到刹那间改人“心中天下”。
所以,能入姚师门下,可谓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日后于仕途上,也是极为光辉的一笔。
文人如是,身份地位普遍矮好几层的武将子弟,自然更是眼热疯狂。
姚子詹知道自己不通兵事,所以他这个三边都督,从不插手军务。
涉及到军情军务的事儿,他都差人去询问老钟相公,让其来拿主意,同时,杨太尉在回归朝廷后不久,就又被委派以滁郡太守之位,距离三边,也近得很,时不时地,也会帮忙参谋一些。
姚子詹则专心致志地教书,吸纳人心,让三边将领归附,同时,梳理和解决好他们的矛盾。
其实,其所作所为,和郑伯爷在雪海关是一样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
且自其赴任至今,大乾三边风气有了极为明显地整肃,他,确实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