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页

那就是第二条,燕楚将成“兄弟之国”。

楚国摄政王因为还没继位,所以想遥尊已故楚国先皇和燕皇成为“兄弟”,谁大谁小,论年纪还是论国力都无所谓了,直接跳过了这个争论,反正,楚国摄政王可以认燕皇为“叔父”。

这是四大条,

下面,还有一大堆的琐碎细节。

比如,楚国将赔偿燕国粮食、财帛等等,以平息燕国愤怒,且愿意仿照当初的乾国,对燕国每年递交岁币。

楚国来使,姓景,叫景阳,乃楚国大贵族景氏之人,为楚国摄政王亲信,此次合约,完全由其代表楚国摄政王的意志来洽谈。

本着对等的原则,一个“侄儿皇帝”派来的人,自然得交给下一辈去处理,所以,燕皇就将这件事交给了太子。

由太子负责率相关官员进行洽谈,以期得到一个燕国最好的结果。

身为户部尚书的徐广怀对这次和谈很是看重,燕国需要休养生息,与民更始,如果能够和楚国达成盟约,不管这盟约有效没效,至少能维系住个五年和平吧?

五年不打仗的话,燕地可以进一步地发展,晋地也能相对地恢复一些元气,钱粮上面,也就能从容下来了。

太子将手中的案牍放了下来,伸手揉了揉眉心,道:

“毛大人,您觉得,我大燕这仗,还能继续打下去么?”

虽说楚国给出的条件很丰厚,但就这般让那近四万的青鸾军回去,不说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是单纯地站在一个个人好恶的角度上来看,都觉得有些让人不够快意。

兵部尚书毛明才起身回禀道:

“回太子的话,如今,靖南王辖三晋之兵尽起,其实已经是做好了和楚国全面开战的准备,但……”

太子点点头,道:

“能不打还是最好不要打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