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量子基金总部。

一名棕色头发的青年坐在办公室,捧着欧洲传回的经济分析情报数据,轻轻敲打着桌子。

斯坦利·德鲁肯弥勒,华尔街最年轻的投资天才,有着超强的市场敏锐度和令人匪夷所思的直觉。

1977年他从学校毕业成为匹兹堡国家银行的一名股票分析员,年薪一万美元。三个月时间,他成为证券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年薪两万三千美元,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成为部门经理,年薪近五十万美元。

1980年,在德鲁肯弥勒仅仅只有二十八岁时,他离开了该银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管理公司,杜昆森资本管理公司。

天才,永远是闪耀的。

1988年,德鲁肯弥勒受到华尔街知名基金管理公司掌舵人乔治·索罗斯邀请,加入了量子基金。

加盟量子基金不到一年时间,两德呼吁推到柏林墙的呼声越来越高,德鲁肯弥勒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认为,两德合并,德国国力增强,马克一定会比过去更加坚挺,几天内他在货币市场购买了价值二十亿美元的德国马克。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马克兑美元升值百分之二十五,量子基金在1989年、1990年分别获得315和296的收益增长。

对此,华尔街后来流传出一个花絮。

起初德鲁肯米勒只是准备购入十亿美元的德国马克,当时索罗斯问他:斯坦利,你准备建多大的仓位?

德鲁肯米勒:十亿美元。

索罗斯:你把这也叫做仓位?

这句反问成了华尔街的经典对白,后来,德鲁肯米勒在索罗斯的鼓励下把仓位翻了一倍。

再没有比利润更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购入德国马克的丰厚回报,让德鲁肯弥勒成为了量子基金的实际掌舵人。

挪威在金融危机下,房地产和股市一度暴跌,牵动了北欧五国的经济下行,紧靠前苏联的芬兰,现在出口业又受到压制,芬兰失业率在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