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最后的帝王 青色兔子 4311 字 2022-08-29

而这样的效果,少了助农曹推广的技艺文字,是难以达到的。

正是因为当初皇帝命卢毓操办中央书局,既增进了造纸的工艺,又大大降低了书籍传阅的成本,这才使得在朝廷资助下学员习字明理成为了可能;正因为当初皇帝命诸葛孔明等人推广水排鼓风冶铁、优选稻种等利民措施,才使得农具造价降低,而每人耕种所得大幅提升,给了乡民每年来学习的闲暇时光。如果没有助农曹中,皇帝披星戴月、亲自实践出的一条条具体的方法措施,那么分田改制这样的大政策,就好比镜花水月一般虚妄。

近来面圣的官员,只见到了皇帝坐在仓池畔悠然的模样,却不曾像曹昂一样见证过皇帝那无数个不眠的夜晚。

刘协忽然又道:“曹烨是不是到了该读书了?”

曹昂的独子曹烨,是年已经将满五岁。

“朕原本想着请伯喈(蔡邕字)给他做先生,可惜伯喈去岁病故了。”刘协轻叹一声。

蔡琰的父亲蔡邕蔡伯喈,以六十九岁的年纪病故,在这个时代算是高寿了。

曹昂道:“稚子何知?即便是蔡祭酒仍在,臣也不敢请他做犬子的老师。”

刘协笑道:“你这又是过谦了。不要以为孩子小,请什么样的老师都不打紧。正是因为孩子小,这请来的老师为人正才更重要。”他上辈子在秦朝为帝王,在继承人的培养上是吃过亏的,“况且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想要给你的孩子做老师呢,你又何必过谦?不过那等趋炎附势的人,自然是不好给曹烨做老师的。你看钟元常(钟繇字)如何?他的书法倒很看得过去,不过人鲁直了些。要么孔北海?不过他当初在青州战败,抛妻弃子而归,实绩没有多少,整日就会空谈,倒不妥当……”他认真思考起备选老师的可行性来,一琢磨自然是觉得谁都有短处,平时作大臣倒是无妨,都能包容;但此时要选来给曹昂唯一的儿子做老师,就有些不满意了。

曹昂见皇帝劳心政务之余,还诚心实意为他的孩子打算,不禁心中感激,含笑道:“这又是什么要紧事,值得陛下如此费神?臣命府中长史每日教犬子习字读书,慢慢先学起来就是了。”

刘协正色道:“这怎么不是要紧事?翌日曹烨佐助新帝,就如今日子脩你佐助于朕一般。”他顿了顿,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又笑了,换了调侃的口吻,道:“未来的天子第一信臣,幼时的老师岂能轻忽?”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感谢在2021-02-27 17:42:39~2021-02-27 22:19: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毛利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橄榄、雪灵-Snowspirit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8章

冀州阳平, 助农曹学员柳大又一次凑到尚书郎曹丕面前来,黝黑的脸上透着几分小心,道:“大人, 咱再问一次, 今年我收了这三百石的粟米,给朝廷一半作为屯田的费用, 剩下这一半折算下来,是能买城郊中等田地三十亩, 对吧?”

曹丕认得这柳大, 乃是两年前最早的一批学员,家在阳平深山之中, 原本在山里种薄田, 家里穷到什么程度呢?当初曹丕原本是想要这柳家三兄弟都下山的, 可是他们家里实在太穷, 三个兄弟只有一身能出门见人的衣裳, 谁要出门的时候就穿那身衣裳, 剩下俩人只能在家里干活。家中还有一个瞎了眼的老娘, 柳大已经二十八了, 还没娶上媳妇,在山里的农户来说,男的快三十还没娶媳妇, 基本上一辈子也就打光棍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曹丕带人入山,领了柳大出来。

柳大从最开始话都不会说,到这二年下来,非但能与山外的人正常交流,而且去年还加入了屯田, 一年辛苦劳作下来,百亩田地得了三百石粟米。他如今巴巴算着,这些所得能换成多少山外的田地,方才已经请曹丕代他算了一遍,不放心又来问一遍。

曹丕耐着脾气,仔细又给他解释了一遍,道:“屯田所得,你一半,朝廷一半,这没错。如今粟米的价呢,一石约莫是二百二十钱;阳平中等田地,三年前确认的时候是一亩一千钱。这三年来,地价涨了不少,若是按照市价去买,已到了一亩两千多钱。但是朝廷有旨意,像你们这样从深山中迁居出来的,又或者原本自己没有足数田地的,凡是自己出钱买田地的,只要按照三年前确认的价格购买就好,涨价的这部分是朝廷的——朝廷已经免了你们的。所以你这一百五十石的粟米啊,能换得阳平中等田地三十三亩。”他在竹片上写下“三十三”这个数字。

柳大仔细听着,生怕漏了一句,一面听着一面往心里记,想着回去讲给家中老娘与两个弟弟,乃至讲给整座山里的乡亲们听。他又问道:“那大人,您再给我说一遍成吗?我这样买来的田地,跟朝廷如今分的田地,有啥不一样的?”

此时在曹丕与柳大身边,已经围了七八个也来听着的农户,多是与柳大一般的出身,这二年在新政之下屯田有所得,想着要换田地了。他们聚精会神听着这远从长安而来的尚书郎讲解着具体的事例,暗中与自己的打算比较。

曹丕细细解释道:“如今朝廷有政策,凡是家中田地不足数的人,也就是成年男丁田地不足百亩,成年女子田地不足三十亩,那么就可以报上来,由朝廷免费分给足数的田地。但是这样分得的田地,起初三年,都要像屯田时一样,所得的产出上缴一半给朝廷,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随后的数年,上缴朝廷的份额逐年减少。到第十年的时候,才如普通农户一样,只需要缴纳户调就可以。而你们若是自己拿钱去买的田地,当年便可以只缴户调,所得产出不必再上缴朝廷。但是如今朝廷给你们免除了这三年来涨的地价,所以你们买到手里的田地,五年之内不能转卖,五年之后若是不要这田地了,仍要上缴给朝廷,朝廷会照着当年你们买地的钱数或粮食布帛再退还给你们。这么说,可都清楚了?”

柳大只记自己关心的,道:“我这么买的田地,来年只要缴纳户调。只是我如今买不起一百亩,那就是买三十亩,余下的由朝廷分免费的。那来年怎么算呢?”

“你这种朝廷现在也有政策。”曹丕笑道:“如今是陛下行善政,所以你们这等三年之内都不必缴纳户调。等到三年之后,你们若是还没能都换成买来用的田地,再按比例收缴户调。”

柳大喜笑颜开,围在周边的农户学员们也都笑起来,纷纷盘算着自己要买的田地。

柳大欢喜过后,这二年来学的东西也没白学,一摸后脑勺,问道:“我们这样免费得了田地,那些老爷们能愿意吗?”

周围的学员们也有这担心,道:“对啊,这可是原来人家的田地……”

另有学员笑道:“这一看就是上课的时候不认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里来的什么老爷的田地?老爷的田地,咱们的田地,那都是皇帝的田地。如今皇帝行善政,要咱们泥腿子也能有自己的田地,谁敢不从命?哪个老爷不听皇帝的,我扛起锄头就去刨了他祖坟,看他还敢不敢唧唧歪歪!”

众人大笑起来。

曹丕笑道:“就是这么个道理。还有谁要问的?”

一旁又有农户学员挤上来,要问领田地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