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长风想了想吩咐道:“天生,你要做一个初步的工业化计划,地面指挥中心会配合我们的。”
“明白。”
显然这件事,不是广寒宫基地这几个人可以忙得过来的,就算是大量工业舱采用了自动化技术,但需要的人手仍然不少。
按照计划,广寒宫基地的生活区将继续扩大,预计在2015年年底之前,从目前的8舱,扩大到24舱,足以容纳30名宇航员在这里生活6~9个月。
实际上,为了减少太空综合征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在月球值班的宇航员,一般只能在这里呆5~6个月。
哪怕有离心式拟重力锻炼机之类,加上药物和饮食控制,宇航员的身体仍然很难在太空中长期生活。
幸好月球有低重力,不像空间站那种微重力,可以让宇航员再坚持一段时间。
但是不断的轮值,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限制。
只是重力问题很难搞,在人工重力技术方面,目前人类只有一条技术路线,那就是离心拟重力。
离心拟重力技术,不在于理论不成熟,而是工程难度太大。
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建设离心式太空城市的。
因此,只能走另一条路线,那就是人体改造路线,让人类从生物层面上,主动去适应太空环境。
但是这一条路线同样是困难重重。
目前在荧惑真菌的相关研究上,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人体冬眠技术,就越来越完善;还有灭杀荧惑真菌的特效药、疫苗,都在迅猛发展。
唯一比较麻烦的人体改造技术,仍然处于动物实验中,主要是恶性突变比例太大,这其中的不可控因素,足以让这项技术得不偿失。
特别是在上个月,利用几个死囚做了一次定向改造后,结果比一众研究人员预想的情况还糟糕,三名实验体都发生了难以抑制的恶性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