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内,一共有7台缁衣4060—1,负责设计芯片电路的工程师、研究员们,以及设备的研发团队,也派了不少工程师过来。
双方一边尝试制造芯片,一边测试设备的性能,不断查找问题,可以现场调整的问题,就现场调整;无法现场调整的问题,则反馈回去特纺设备研究所,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戴着头盔,黄修远提高一些声音:“学东,目前缁衣初代的产能多少?”
“目前单台的每天可以编织500~800亿个晶体管。”陆学东又详细给俩人,介绍了其中的具体情况。
缁衣4060—1有8道,1道代表可以加工1块芯片,8道就是可以同时加工8块芯片。
加工简单的专用芯片,产量绝对不小。
而生产多指令的cu之类,比如英特尔计划明年推出的酷睿i7,为32纳米工艺,单颗cu就集成了117亿个晶体管。
按照缁衣4060—1的产能,如果要集成单颗117亿个晶体管的芯片,一天可以编织出427~683颗。
看起来缁衣4060—1的产量相当少,但是看一下双方的生产线,情况恰恰相反。
光刻法需要大量设备,还是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一条最先进的生产线,整体价格在几十亿华元,而且设备很难订购,特别对于华国企业而言,连第二等级的设备,人家都不会轻易出售到华国。
而一台缁衣4060—1,加上配套的激光切割烧结系统、封装系统,整体造价才几百万。
再计算上知识产权,一旦大规模生产,也最多一套两三千万,10亿就可以造40套左右,100亿就是400套。
一套每天生产42颗计算,400套一天可以168万颗,一年生产300天,都达到了500万颗左右,这仅仅是最低产量。
随着燧人公司的工艺逐步成熟,单台设备的生产量,就会逐步提高。
而今年的cu需求量,其实非常容易计算,通过各种电子设备的售量,基本就基本估计出cu销售量了,全球年需求量在几百亿颗左右。
当然顶级的cu一般不会占比太高,毕竟不是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电脑cu的运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