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页

大概是因为当年宁社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手头没那么多钱,找家里要的时候,家长直接将这事桶到了周导员那边,差点让宁社流产,所以姜文翰在宁社总是很低调。

这到是让他跟性子很高调跳脱的陈典诚成了不错的朋友。加上老姜性子比较沉稳,在宁社不止有项目投票权,还兼顾着监察委员会的职责。

这可是不错的差事,要知道监察委员会从光华学院会计专业特聘的两名会计,颜值都挺高的……

“喂,老姜啊,你是有啥不开心的事,打算让我开心开心吗?”

“……嗯,典诚啊,跟你说个事……刚才监察系统发出警报,咱们宁社里面可能有商业间谍……”

“噗……你说啥玩意儿?咱们宁社?商业间谍?”

第365章 芯片难题

华夏未来智能研究中心,宁为正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在专门的实验室里做着最后的验证。

说起来因为三维硅通管芯片技术的复杂度之高,基本已经达到了现代芯片设计的极点,所以芯片验证甚至占到了整个芯片设计流程百分之七十的时间。

尤其是四个月前,第一次流片失败之后,宁为还专门带着一帮学生去了一趟江城的宁思实验室,开了整整三天会。并亲眼见证了负责各个环节的大佬们积极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宁思实验室是在两年前就从深城搬到了江城。到不光是宁为的建议,主要还是江城这边开出的条件的确不错,而且似乎是华为也有些撑不住了。

虽然宁为从来没关心过在设计三维硅通管cu这件事上到底花了多少钱,但是投入巨大是肯定的。

以至于这个项目不过进行了一年,华为便不得不引入了第三方战略投资者。于是宁思实验室便从2012实验室整体分离了出来,随后极兔集团跟华夏精密一起入股宁思,并占据了实验室百分三十七的股份。

严总给他打电话汇报这件事时,宁为也挺感叹的,顺嘴多问了句怎么在这个时候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严明的解释让宁为有些汗颜。

大概就是集团做了计算,如果正在设计中的这枚芯片五年后才能量产的话,那么按照这一年的投入计算,在不影响其他业务正常投入研发的情况下,华为大概只能撑一年半,如果其他业务研发暂停,全力保障宁思实验室的研究,而且是在将各大行给的授信都用掉大部分的情况下,大概也只够再撑两年半……

而且还得保证两年半后必须得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