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这段视频放出去之后,便注定次年所有大型科技公司的新品发布会都已经被这段访谈视频所勾起的期待感给彻底毁掉了。
毫无疑问,在现有的科技储备之下,没有谁家能做到这种程度。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可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这种程度的渲染。用懂行人的话说,想要将几百k的文档,像宁为说得那样,在本地生成一个十多g的蓝光电影,需要的算力是一个妥妥的天文数字。
别说普通的个人设备无法完成,就是超算在没有一个大型资源库的帮助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至于新的芯片现在还在设计阶段,而根据芯片业的一般规律,像cu这种大型通用芯片从设计、验证到流片,再到最后大规模生产基本上每个步骤完成的时间单位一般都是要按年计算的……
现在芯片还在设计阶段,换言之,给宁思实验室2026年过后能完成cu的初期设计进入到流片环节就不错了,流片一次性就能成功的可能性还极低,尤其是桌面级cu可比移动cu要更为复杂,三维cu结构肯定要比传统的平面cu结构更复杂,更别提这个领域之前还没有触碰过,研发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无限延期的风险。
结论便是大家不妨将宁为这段访谈描述的内容,先当做有生之年系列……
但即便有专业人士跳出来泼凉水,依然阻挡不住大众的热情。现在宁为的粉丝也很多了,而且大家反驳的论据也很充分——难道你们不知道,宁教授最擅长的就是创造奇迹?!
想想看吧,当年三月手搓芯片,从官宣到芯片真的被搓出来,只用了一晚上,结果还超级完美——这怎么说?
总之,别人做不到宁教授可不一定做不到,学神描述的场景,指日可待!
一群人争争吵吵的,甚至开始@各个科技公司的大佬们,希望他们能发表一些看法。甚至国外许多媒体记者的确针对宁为的这段视频,希望去采访那些科技界的大佬。
但很可惜,大佬们大都保持了沉默。甚至包括那些知名科技公司的实验室科研人员,也收到了封口令,并不对宁为的视频给予回应。
到是一些名校的教授们通过各种渠道发表了一些看法,总体来说学界的反应还是比较理性的,支持或者反对的都有,当然也有关于诺贝尔奖跟三月奖评奖流程科学性的探讨或者说争吵。
反正日子就在大众的争论声中一天天过去,而发声之后,宁为便选择了沉寂,基本上相当于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
直到三月奖颁奖典礼如期举办。
最少宁为的想法没错,当一位位跺跺脚,世界科技界都能抖三抖的大佬们纷纷确定会参加第一届三月奖颁奖典礼后,这次颁奖典礼也毫无意外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而且有了大佬们的加持,学术界有分量的参会者也更多。虽然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跟基金会并没有派人参加,大概是对宁为通过视频喊话的邀请,不太满意。但前诺贝尔奖得主还真得来了三位……
当然这得感谢许多人。
比如八年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诺德是以谷歌母公司alhabet董事的身份跟桑达尔·皮查伊一同到访的,这就属于谷歌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