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剩下20分钟,再拿来对付江森目前比较薄弱的,最后大题的两个小问。
20分钟之内,争取15分钟把倒数第二问解出来,剩下那6分的题目,就全靠考试最后5分钟的天意了。但运气好的话,并不是没机会“混沌计算”出来。
这样的摸鱼式解答能力,江森现在其实已经具备了,只不过跟段誉的六脉神剑似的,时灵时不灵而已。按照最近补课的情况来看,平均算下来,每十几次大概能撞上一次大运,成功拿下的概率不足10——但也不是一分都拿不到,多数情况下,江森其实是能在一通操作猛如虎的过程中,拿下1到2分的,也就是在李兴贵看来,眼下的江森,已经是个标准的“第15档”的学生,比学神不足,比伪学霸却是有余得不要太多。
真实的数学水平,应当是在142到146分之间,胜负手其实不在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而在于最后一题的第二问。所以李兴贵现在突击训练的,正是江森解决高考最后大题第二问的能力。为此从上个学期期末开始到现在,他已经把曲江省最近20年以来的经典压台大题,全都明明白白地研究了一遍,研究的结果就是,他认为江森的真实数学天花板,就是146分,不多不少。拿不到这个分数,不是江森失误,就是他失职,或者兼而有之。
而如果超出这个分数,那就是老天开眼给面子。
江森数学考试高出146分的每一分,都属于天道酬勤。
以李兴贵的多年教书的眼光看来,这基本也就是清北线的下限了。
江森的智力上限,就是清北先的下限。
这个孩子,刚刚好,就是全中国最聪明的人里的垫底份子……
不是天才,可也属实难得了。
他教书这么久,其实没教出来一个清北的学生呢……
没想到混到十八中这样的学校里来,反倒还能撞上一次这样的机会。
“老师,好了。”半个小时一到,江森自己就放下了笔。
站在窗户前发呆的阿贵,忙转过头来,然后看一眼时间,笑道:“怎么样?”江森道:“有一题做出来了,还是太赶,我感觉要是多给半个钟头,应该都能做出来。”
“可以啊。”阿贵更高兴道,“这几天进步挺大的嘛。”
“嗯。”江森点点头,“感觉一点点磨出来了。”
“对,就是磨出来的。”李兴贵走到江森身边,随手从桌上拿过红笔,欻欻歘几笔,一边哦哦地点着头,一边在上面圈圈画画着,不住道,“不错,不错,推到这一步就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