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雇佣他们的灰哥,都看得忍不住恶心想吐。

但一边恶心,还是一边叉腰大笑,直夸二二君就算不码字,也能顶上五个师。

毕竟这群水军是真的便宜,几万块钱就能雇佣几十人,控制上百个营销帐号,带动数万人的网络骂战,牵动几十万人点击关注,这效果,难道不比花几百万专门做广告香?

双方钱款到位,骂得不亦乐乎,带动大量不知内情的小朋友纷纷参与进来,星星星中文网的流量几天之内又蹭蹭往上蹿。

但这些网络上的小龌龊和闻不到的硝烟,终归只是在那一方不起眼的虚拟世界中。只要没有网络环境,这些文字所传递的极端情绪,也就无法影响到现实世界半分半毫。

江森家里的事情,不到一周时间,就连十八中里,也就没什么人再提了。而高三七班教室后面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也在不知不觉间,跳进了两位数。

对高一学生来说漫长的三个多月,终于让高三七班的少数人,有了些微的紧迫感。学习期伊始,邵敏和胡启开始每天吃过晚饭后,就赶着去自习教室好好学习。

二月份的最后几天翻过页去,三月份悄然而至。

江森也跟往常一样,教学楼、食堂、宿舍三点一线。

这种平静而有规律的生活,一直到周日晚上,才又再度被突然打破。周日晚上,《面对面》新一期的栏目准时播出。江森和王智的对话,再次出现在了央视那受众面极广的屏幕上。

两个人的对话,被央视相当有技巧地剪出完全不一样的味道。江森明明说得很明白的一些话,在被省略掉前后内容,掉转顺序后,直接从他一开始要表达的,感谢国家扶贫政策,感谢个人努力奋斗,要根除山区落后文化风俗风貌的调子,转变成了一种个人圣母一般的,“要博爱”、“爱牺牲”、“要宽容”的调调,听起来格外像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路子。

这个调子,事实上令不少人都感觉别扭,但节目播出之后,国内大量媒体却都对此赞赏有加。还拿出之前一个非常极端的谣言做比较,说某国旅游在中国西北单独旅游时,遭到当地恶徒人身伤害,但该游客的家属去西北看过之后,不但原谅的那个恶徒,还出资多少多少万马克,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因为那位充满爱心的外国友人认为,自己家属的死亡,是由当地落后的教育所导致的,所以自己理当如何如何。

这傻逼谣言,骨子里明显是在抹黑中国形象,美化所谓的外国人素质,但在这一年,这一类的小道消息,在舆论场中,却格外受到追捧。

尤其是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大量的城市小资把这个杜撰的故事拿来跟江森给家乡捐款的事情做比较后,立马就非常欣喜地将江森视为了“中国人素质提高”的直接证据,特别是年青一代和高知群体,内心深处有一种用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着“山里人终于逐渐开化”的欣慰感。纷纷撰文说江森的行为,可谓是中国民智开启的标志性事件。

在如此“主流观点”的支持下,灰哥雇佣的那些骂二二君不知廉耻、拿妈换钱的那群水军,第二天就差点被人人肉出来,要线下毁灭,只能急忙收声,退出了战场。

而另一群拿着相反立场剧本的水军,则莫名其妙就得到了大量“高素质人群”乃至“海外力量”的帮助,江森人在校中坐,就成了国外一些人眼中的“可团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