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考虑到个人体能和精力的差距,通常情况下,应该只有行业最拔尖的职业作家,在40岁前后这段最年富力强且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有较小的可能性完成。为此戴老师认为,江森同学能在他的年纪,完成这样堪称壮举的工作,不可谓不是个奇迹。
戴老师告诉记者,他将进一步认真研究《我的老婆是女神》这本小说的内容,如有必要,他说:‘我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东瓯大学里,向更多的同学推荐这本,由我们当地年轻作家创作的网络小说。我认为网络文学,将赋予文学创作新的生命力,大有前途。’”
江森拿着报纸,翻来覆去把这篇文章看了两遍。
文章上上下下,表面上看起来,通篇没有半个恶毒的字眼,中规中矩,客观公正,尤其结尾还升华了一下,把话题引到了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上。但如果从有心人的角度看,这篇报道,简直就是指着江森的鼻子在骂了!
尤其是单列出来的第四个自然段,什么叫“只有行业最拔尖的职业作家,在40岁前后这段最年富力强且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有较小的可能性完成”?只有?才?就差明白着大喊,江森不可能写出这本小说,分明就是抄的,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可能性。
但问题是,文章中又完全找不出这样直接的结论来。
江森又看了眼文章最末的两个署名,责任编辑潘达海,实习记者宋佳佳。
然后眉头微皱,真的感觉有点不对啊……
这文章写得阴阳怪气的,要是没问题,又何必这么写呢?可是反过来想,《东瓯日报》搞他这么个特困生,到底又有什么好处?动机何在?目的何在?图什么?
难道是这个潘达海,睡了宋佳佳?
如果真是这样,那特么他是不是瞎?
那傻逼模样也不好看,还是个平板身材,有什么值得睡的?
又或者是睡那个傻逼的妈的人,本身比较牛逼?
“江老师!你出名了啊!”
“江老师,给我签个字吧,我以后好拿出去跟人吹牛逼!”
“江老师这下真的是作家了吧?”
“能进作协吗?”